位于第一郡范伍老坊的梁有庆街又称为“招牌街”,全长不足500米,却拥有超过50家专门从事招牌服务的商店,成为市中心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走在胡志明市的街道上,很容易就看到色彩缤纷和各样图案的招牌。从精致的不锈钢到鲜艳的霓虹灯。每一个招牌不单是为了广告,更是一个故事,保存着一部分城市记忆。
市中心的招牌街
我们来到专门制作招牌的梁有庆街。可以从阮氏明开街或阮廌街等拐入这里。估计有超过50家专门制作广告招牌、刻字、奖牌、证书等商店。这里的店家大多是面积不大的亭子,大概15平方米,既是展示区,也是现场制作招牌的地方。与第一郡其他街道的喧嚣不同,招牌街带来一个宁静的空间,给工匠们每天在这里埋头制作带有自己个人印记的产品。
向不少商店老板打探,得悉大部分都是外省来开店创业的。作为一个三代保持着制作招牌的家族之手工艺人,阮氏金云(53岁,籍贯同塔省)告知,“招牌街”其实以前位于第一郡范鸿泰街,但市政府计划在这条街上建设一家大酒店,因此工匠们便搬到了梁有庆街。没人记得究竟在哪一年迁往现在的招牌街,只记得是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梁有庆街是一条废弃的铁路线,最初只有几家小摊,后来类似的店铺越来越多,从此这条街就被称为胡志明市的“招牌街”或“奖励街”,是企业、商家熟悉的地点。
提到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云姑沉思片刻才想起,2010-2018年被视为招牌业的黄金时代。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和商家倒闭,国内消费市场也逐渐萎缩。加上来自网上商店的竞争也导致许多工匠转行或出租店铺。如今,招牌街不再像以前般热闹,而是陷入了长期低迷的状态。不过,经营时间长了,很多店家也有自己的关系和固定客户。像云姑的商店,她的招牌还出口到澳洲、美国、泰国等国家。云姑透露,在过去,招牌店专门以手工设计和绘制。但由于市场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所以从手绘服务转向机器设计。然而,如果有要求的话,店家仍愿意依照顾客的喜好用手绘。
梁有庆街上店铺的招牌材质有多种:不锈钢、云母、木材、铝等等。价格从十几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取决于尺寸、材质、厚度和设计方式。
制作招牌也是一门艺术
阮玉创(53岁,玉创店老板)是招牌制作家族中的第三代。拥有超过35年招牌制作经验,创叔表示,从事这一职业需要有热爱。因为它不仅要求创造力和审美,还需要有关机械、美术的知识。很多人以为这项工作很简单,但实际上工匠在选择字体、颜色、材质和布局时必须很细心,熟练广告板裁剪、黏贴、安装灯光系统等技能。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和完成的。此外,这个职业还需要细心和耐心。因为,当工匠接到订单时,必须把客户的想法变成现实。“我们需要仔细咨询以确保满足客户的要求。如今,机器已经提供很多帮助,但我们仍要自行设计,进行手工喷漆和黏合等步骤。这也是一门艺术”,创叔透露。全靠招牌制作生意,创叔和妻子才能养育3个孩子,并让他们顺利上学。尤其是大儿子正在市经济大学就读并即将毕业,令创叔非常自豪。但他也担心自己的职业无人继承,因为孩子们都没有打算从事招牌制作业。
距离创叔的店铺不远的是德光(21岁)一家的商店。德光告知,他从四年级起就跟随父亲制作招牌。由于热爱,高中毕业后,他报名参加了平面设计课程并坚持这个职业。“学会制作一个招牌需要多长时间?”我们问。德光笑着说:“这个职业需要有热爱才能学习和做得来,否则很快就会感到无聊。像我学习了一年多就熟练了。另外,这份工作必须按照顾客的要求来做。如果发生错误,即使修改了几十次,顾客仍然不满意,所以要有耐心”。
像梁有庆这样独特的街道静静地保留着胡志明市的独特美丽。30多年来,招牌制作业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映了城市的变化和成长。虽然现在有了现代科技,但工匠的细致和心血仍然是创作出精美、艺术感十足的招牌的决定性因素。在喧嚣的生活之中,我们依然可以透过各个招牌找到这座城市的一部分“灵魂”。
来源:西贡解放日报
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