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传俄军编队中惊现畜力成员后不久,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官员索博廖夫中将亲自证实,目前的战场上,俄军各种小型无人驾驶车辆发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作用。此外,驴、马等动物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确实有一些作战运输安排会分配到驴和马。而且,这些动物是由国防部进行的配发,属俄军编制战斗成员序列。

这个...咱们可以理解为——俄军“战驴”?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索博廖夫中将说的驴和马,俄军还出现了威武雄壮的骆驼。



对于这些传统的“畜力”,目前网友们大致分成两派。

有人说这并非就意味着俄军的运输能力不行。结合历史战例来看,乌东平原-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都有一个很麻烦问题就是,冬天那里全是冻土,等天气回暖后,土地解冻的同时,道路又会伴随大量的积水泥泞。这导致此时机动车辆运输反而不如赶着畜力车来的经济实惠。

另外,俄军前线的少数民族和农村士兵居多,他们对这些畜力也并不陌生,驾驭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你看,这是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的卡尔梅克人在放牧骆驼(没有跟随渥巴锡东归大清的土尔扈特部蒙古人)。



其实呢,上述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那毕竟还是二战时代的老黄历了,如今要让这些动物跑过无人机的侦察追杀,或者是各类机动车,哪怕是普通的小电驴,也是不太可能做到的。

当然,你或许会说,那科技感十足的美军,在阿富汗还赶过毛驴呢。为此甚至专门建立了毛驴学校,集中培训美军骑驴,赶驴...

你看,这是2007年10 月,来自第 38 步兵团第1营阿尔法连的美国士兵在用驴子驮送油桶和设备补给。



然而,不要忘了,阿富汗那个作战环境很特殊——多山地幽谷,基础设施水平还处于前工业化时代。

面对崎岖险恶的阿富汗山地环境,现代化的装甲运输车辆往往束手无策,直升飞机被击落的风险也非常高,动不动就来个“黑鹰坠落”。

这导致,包括空中力量和地面装甲在内的大部分现代化装备,都很难充分发挥作用。这种情形下,多数时候,要想抢占据点,输送补给,只能靠人+轻武器+畜力车的模式。

你看,当年的美军经常会面临着“望山跑死马”的窘境——从地图上量起来似乎显得挺近,好像翻个山头就到了,实际走的话往往会直接傻了眼——直线距离五公里的山地,得走上差不一天多。



机动车开不上去,直升机则很容易被深藏于山洞之中的塔利班给当作活靶子打了。折腾到最后,美军不得不选择了人驴结合,用非常原始的方式完成物资运送任务,搞了一些美利坚“骡马部队”。



那么,咱们再说回如今前线的俄军。

很明显,跟阿富汗的山地幽谷环境正好相反,南俄-乌东都是以大平原为主的地形。

而且,这些州还都属于前苏联时代工业精华云集,基建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交通线上走装甲战车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以算得上很适合装甲集群作战。

被称为二战装甲战经典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就发生于此。



那种说天气回暖雪化开了以后小泥路走不了机动车的推测,放在80多年前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还差不多——当年纳粹德军和苏军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就发生在夏天,换做冬天和初春,确实打不出来那种大开大合的场面。

但时代变了,在大平原地形下,面对信息化装备,畜力车真的并不怎么占优势。

但尴尬的是,仗打了快三年,俄军战损的坦克和重型车辆,远远超过了俄罗斯本身的生产能力。

骑电驴吧,严寒天气中,小电驴续航能力又会大打折扣。关键时刻,用毛驴来应急,“骡马化”一下,也算是个没有选择的选择吧。

(这是乌克兰方面作图讽刺俄军的战损数字,可能进行了夸大,随便看看就行了)



所以,如果非要强调,“前线有驴子是正常不过的事”。

那只能说,嗯,没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前线的确如此。

放到现代战争中,阿富汗这种山地用驴确实很有性价比;

但库尔斯克-乌克兰也是山地么?

一望无垠的东欧大平原。

这些“骡马部队”运量有限,速度慢不说,在无人机和地面火炮的注视下,简直是妥妥的活靶子。



这个嘛,咱们普通吃瓜群众都能想到的问题,俄军自然也有预案。

于是我们又看到了令人迷惑的一幕。

俄军正在建立一条特殊走廊,在战线周边用廉价的金属防护网,将巴赫穆特至恰索夫亚尔之间的公路线,给围了起来。



据传,这主要为了帮助包括畜力车在内的运输编队防备乌军无人机的突袭,能尽可能地减少无人机俯冲时的杀伤力。

而乌军那边要想有效打击这种防护网,能用也就是地面炮火。但从目前的整体战场形式上来看,俄军对乌军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炮火优势。

所以,这样看起来很原始的“围墙”,确实有一定的防无人机作用。

甚至可以说,用金属网已经算是升级版的操作了。早在去年夏天,俄军就被拍到迫击炮阵地支起木架挂上渔网来防备无人机猎杀的情形。

虽然看起来原始,但实用性还是挺强的。



总之,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他们都带着东斯拉夫国家的那种耐力强,且异常抗揍的鲜明风格,他们之间的战争,必然是血腥、不会轻易妥协的。



而所谓的什么现代战争空军炸,海军轰,随后步兵上去插旗的模式,其实只适合一方全面碾压另一方的战争模式。

或许当2022年2月24日“特别军事行动”刚开始的时候,莫斯科方面真的就是这样打算的——用“闪电”式的突击,迅速碾压乌克兰。

当时俄高层的蓝图是——借助军演的机会,大军压境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边界。然后空降作战迅速控制基辅郊区的安东诺夫机场,地面部队跟进稳固机场控制,紧接着大型运输机运载重装降落,将安东诺夫机场作为前进基地,直扑基辅要害部门和关键人物...最终,全乌各地的民众们就箪食壶浆的来“喜迎王师”了。



那时候的克里姆林宫,一定不会想到,几年后,“特别军事行动”居然还在“行动”。而且,国防部派给行动前线的驴、马等动物,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最后,有人可能会问了,这场战争让俄罗斯付出了巨大代价;乌克兰则几乎耗干了自己的人口和国力,为什么双方咬着牙非要继续打?

等着懂王给调停一下不行吗?

或许还真不行。

因为,还是那句老话: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轻易得到。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