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激动,那一瞬间,大家都热泪盈眶,当时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回想起2月7日位于冰雪大世界的第九届亚冬会主火炬塔点燃时刻,项目承建专班相关负责人、市住建局城建处处长侯英军至今仍心潮澎湃。


去年8月末接到任务后,哈市住建局牵头成立专班。 从设计、加工到打桩和安装,专班克服了有效施工期短、低温下安装难度大,以及独有造型打磨难等一系列难题,用时不足百天,最终实现开幕式上主塔“雪韵丁香”完美亮相,并点燃“双亚冬之城”的灿烂夜空。

市住建局联合清华美院等打造,主火炬塔总重约为38吨

飘逸灵动的雪花裙摆、富有韵律的雪花纹理、傲然盛放的丁香花瓣……这就是由市住建局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龙江安装集团、龙建路桥集团和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共同打造的第九届亚冬会主火炬塔——“雪韵丁香”。


亚冬会火炬塔设计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完成,灵感来源于市花丁香花与地域特质冰雪文化,主塔采用“同心圆”结构,塔身整体呈双锥体结构,高28.55米;全部采取手工锻打成形、手工焊接研磨;几何形的雪花与丁香花纹样精心排布于塔体上下两端,色彩设计结合了自然与东方古韵的色彩元素。据侯英军介绍,整个主塔系统由地下桩基础、主结构筒、外装饰幕墙、灯光系统、点火装置五大部分组成。其中,火炬塔主结构筒采用Q355D级特种钢,总重约为38吨。外装饰幕墙系统由50个大型零部件组成,其中花瓣部分5件,直筒部分9件,裙摆部分36件,采用316L型号特种钢材质,塔身涂装象牙白色漆,造型庄重高雅。灯光效果系统由7080点光源、20个大投光灯、30个小投光灯、120米软灯光带组成,由电脑控制系统控制变幻灯光效果。火炬点火系统主要由56个如同花蕊般的金色钛合金喷口组成,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的万众一心;燃烧喷头周边环绕的纵向棱缝造型,代表携手共进的团结精神。


打造“超大版定制性艺术品”背后

主火炬塔从设计意图到一步步变为现实,最终“绽放”在冰雪之中,除精巧建造外,更需匠心功夫。据哈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项目选取省内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省安装集团和省龙建路桥集团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并树立从设计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目标。


“从去年8月末接到任务组成专班开始,全体参建人员便开始了全天候的工作状态。”该负责人介绍说,“亚冬会火炬塔实为一超大版的定制性艺术品,造型为多曲面,制造工艺难度大、工序复杂、要求精度高,从国内已有案例看,可参照的类同产品极少。”


侯英军告诉记者,为抢抓有效工期,在方案未定,没有图纸前提下,根据初步确定的火炬塔高度,先行测算出地下桩基础有关数据,组织设计单位根据初步方案,3天即完成地下桩基础部分施工图,5天完成承台桩施工,确保桩基础部分在适宜气候下先行完成,为塔身安全提供可靠基础保障。

在方案完善的同时,专班即邀请清华美院来哈,对方案从创意、设计深化、材料选择、加工制造、工艺工法、拼装方式、吊装安全、运输保护及系统间工序关系等逐一进行研讨排布。此外,专班还抓住几个关键工期节点,切实倒排工期,紧密衔接工序。最终,统筹协调幕墙、灯光、燃气及相关加工厂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一个整体。

精益求精,现场安装采取铨接形式无焊点

为进一步夯实各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加工工作,市住建局组织各参建方密集展开实地考察,对各个系统的加工厂家现场确认,仔细了解其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为此,专班成员连续考察了北京(幕墙系统和燃气系统)、天津(灯光系统)、河北(幕墙系统)、上海(灯光系统)四个省市的8个公司(工厂),掌握了从设计到加工技术和制作能力方面的第一手情况。


在火炬塔加工制作过程中,专班采取每日视频例会,由驻场监造人员视频汇报每日进展及现场存在的问题,参会各方共商共议,及时解决。考虑到南北温度差异较大,火炬塔各个系统所有连接点均采取铨接形式,现场避免焊接。所有零部件均在工厂试拼装,将问题提前暴露,提前消灭。5个花瓣加工完成后,为确保安全,全部在加工现场进行了静态荷载试验,每个花瓣均极限加载800公斤,经试验其扭曲度均在正常范围,确保火炬塔在大风、强降雪及结冰等恶劣工况下的安全。


经过两个月紧张而充分的准备工作,火炬塔第一车零件于去年11月30日晚准时按计划运抵哈市,12月19日顺利完成5个花瓣的整体吊装,完成火炬塔最后一道重要工序。12月25日,随着火炬塔试点火一次成功,此时的“雪韵丁香”已经为亚冬会完全做好了准备。

“雪韵丁香”火炬塔在亚冬会开幕式上完美亮相,不仅为亚冬会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大型国际赛事筹备中的卓越能力和创新精神。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 刘述波

哈报手机记者:陶滨 老歌 凌剑箫风 完美的

周凤西 绝代风华 顾玉驷

责任编辑:孙婷

审核:董景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