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百姓怎么也想不到,刚刚经历了三国争霸的乱世,好不容易司马家统一中原,建立晋朝后消停的生活了几十年,这朝廷内部又出问题了。
晋慧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使得整个晋氏分裂,国库空虚,社会经济也大大衰退。就在这时,北方少数民族将虎视眈眈的目光放到了中原,趁着晋朝内乱,直接挥军南下。
在这段日子里,无数的百姓被屠杀,饿殍遍野。
这段悲惨的时期被后世称为“五胡乱华”,也称永嘉之乱。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经多个朝代,每个朝代的结束都伴随着一场场大乱。
在“五胡乱华”这100多年的日子里,女人被扒光送去各个军营轮流“犒劳军士”,男人白天干繁重的体力活,累死者不计其数。
如果军中断粮,汉人会被当作食物充饥。以致于末年,北方汉人的总人口数不足4万,惨不忍睹。
“五胡”主要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这其中属匈奴的人口最多,地盘也最广阔。
但在西晋末期的“五胡乱华”中,胡人的部落却远不止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部落就有十六个,也称“东晋十六国”。
到了西晋末期,胡人的数量越来越多,甚至慢慢地侵灭了汉人的主导权。
而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就是当朝的统治者们,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眼光短浅、自尊自大才自然要被“打”。
说起胡人人口量激增的问题,还要从西汉时期说起。
刘邦最开始建立西汉时,受秦末战争的影响,整个中原百废待兴,实力自然是不行的。为了维护边界安静,竟还要靠“牺牲”公主和亲来讨好匈奴单于。
到了汉武帝登基后,他可不惯着匈奴人,连续几次派人攻打匈奴,终于使得汉朝不再受匈奴人的挟制。
汉武帝之后,匈奴人几乎威胁不到中原王朝了。虽然边界消停了,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随着与胡人的关系稳合下来,很多北方的胡人慢慢地向中原地区靠拢。
他们与汉人通婚,与汉人做买卖,一点点向南迁徙。但迁徙的速度很慢,范围也有限,毕竟没有皇帝的首肯,他们也不敢随便的大规模移动。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汉朝的统治早就土崩瓦解,三国分立各自为战,长久的战争导致中原地区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已经不能满足生活需求,统治者就打起了胡人的主意。
曹魏时期,不止一次地调动胡人前往中原填补缺漏,等到了西晋时期,内地的匈奴人口已经达到七八十万,羌族八十万人,而鲜卑族已经有数百万之多。
这些胡人居住在北方,占据北方总人口的大部分,而汉人则占据很少一部分。原先曾经是汉族聚集地的关陇地区变成“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局面。
西晋末年,关中以西的地区少数人口的数量已经是汉人的几倍之多。而随着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更迭,迁移的人口也越来越多,成分也越来越复杂。
眼看胡人的统治明显威胁到了西晋的皇权,很多大臣纷纷上书奏请管束胡人活动范围,但是西晋的统治者却认为:胡人归属于皇室贵族,若是限制了胡人的发展,那么皇室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这更不利于统治。
殊不知,长久备受压迫的胡人早就起了反叛的心思,他们的祖先被迫来到中原,从事劳作和各种徭役。就算是这样,在中原生活的胡人始终要低于汉人的地位。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趁着中原内乱,胡人崛起了!
司马家族凭借士族的支持,坐上了皇位,为了感恩这些人,西晋建国之后制定的很多政策都是为了维护这些士族的利益,比如九品中正制保证了士族每代人都可以入朝为官。
同时,西晋害怕再次重复当年曹家被司马家夺权的事情,封了很多同
姓子弟为亲王,扩大宗室范围。只是他们在看到宗室力量的时候,忽视了宗室王族权力对统治者的威胁,八王之乱就是这种极端政策下的产物。
晋武帝司马炎当年为呆傻的儿子司马衷娶了一个“强势”的媳妇贾南风,贾南风这人不仅长得丑,脾气也臭,司马衷为人懦弱,更怕媳妇。在自己的嫔妃皆因怀孕被贾南风害死后,他连屁都不敢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