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匠心说道匠心说道2025年02月10日 11:21山东
近期,有几件大事引起人们热议。
第一件事,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首日就签署了一项重磅行政令,宣布废除非法移民后代的“出生公民权”。然而,这道政令刚一颁布就受到美国多个州的广泛抵制,美国马里兰州联邦地区法院以“违宪”为由将该政令“无限期叫停”。“我的孩子将成为无国籍的黑户”,面对媒体,已经在美国生活6年、仍未获得永居资格的外籍移民莫妮卡绝望地说道。2019年,她与伴侣通过申请“临时保护身份(TPS)”成功赴美并工作定居,但二人迟迟未能申请到永久居留资格。
“出生公民权”政策在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保证在美国出生的所有人都享有公民身份,无论其父母身份如何。这意味着,哪怕是持有旅游、工作或其他签证的在美人员甚至是非法入境者,他们的孩子只要在美国出生就可以成为美国公民。特朗普废除“出生公民权”行政令称,美国官方将不再承认两类人的美国公民身份:其一,在此人出生时,其母在美非法居留、其父不是美国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其二,在此人出生时,其母在美合法临时居留、其父不是美国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约翰·科夫努尔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的废除“出生公民权”行政令违反美国宪法。科夫努尔发布了一项初步禁令,无限期阻止该行政令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科夫努尔上个月曾发布临时限制令,裁决该行政令暂缓14天实行。“越来越明显的是,对我们的总统来说,法治只不过是实现他的政策目标的一个障碍。”由共和党前总统里根任命的科夫努尔说,“在他看来,无论是为了政治利益还是个人利益,法治都是可以绕过或完全忽略的东西。”
美国华盛顿州联邦法官约翰·考根诺尔作出裁决,阻止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发布的废除“出生公民权”行政令生效。这是两天内,美国联邦法官第二次对该行政令采取禁令。约翰·考根诺尔认为,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明显超越总统权力”,并可能对受影响群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特朗普上任首日签署废除“出生公民权”行政令,立刻引发舆论哗然,并在美国多地遭遇法律挑战。此前,马里兰州的一名联邦法官已率先作出裁决,阻止该行政令生效。
美国联邦法官(资料图)
第二件事,据中新网报道,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表示,前几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南海海域进行例行巡航。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组织所谓“联合巡航”,制造南海不稳定因素,为其南海非法主张提供背书,侵蚀中国在南海合法海洋权益。战区部队持续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任何搅局南海的军事活动尽在掌握。
面对菲律宾的无理挑衅,中国始终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容忍他国的肆意侵犯。当马科斯向中国提出无理条件后,解放军南部战区迅速行动。24小时内,海空兵力出动,在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开展战备警巡。
菲律宾军舰(资料图)
南海不存在所谓“声索主权”一说。菲律宾屡次侵权挑衅,对南海部分区域提出不合理主权声索,其性质属于加害一方,而非长期以来所扮演的受害者角色。中国海警在执法时保持了克制,菲方应当感恩,而不是倒打一耙。马科斯与其一味倒打一耙,不如反躬自省,认真检讨自身犯下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包括停止在南海多点位挑衅,遵守诺言撤出“堤丰”系统,并停止配合美军利用菲本土介入台海局势。如果菲执迷不悟,中国军队有足够的能力令其清醒。
在中国这边,南海的日常巡逻早已形成常态化。对中国来说,这片海域的稳定和主权的维护,是不容退让的底线。相比之下,菲律宾最新锐的海警船在中国的海警力量面前显得格外弱小。媒体上流传的照片里,两国船只的对比让菲律宾倍感压力。虽然嘴上依然强硬,但他们心里清楚,真要较量起来,中国通过强有力的海上行动和外交手段,成功打破了美国在南海的“印太再平衡”战略。菲律宾的态度转变,既是对中国压力的直接回应,也是他们在经济和外交上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提丰导弹(资料图)
第三件事,据京报网消息,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登题为《与美国相比,中国被忽略的人工智能能源优势:更便宜的能源》的文章,作者为中国金融科技和经济问题专家徐赛兰。文章编译如下:对中国新的大语言模型的报道震惊了美国技术界,并引发了关于美国如何才能避免在人工智能(AI)这一关键领域将地盘让给战略竞争对手的思考。备受关注一点是中国的深度求索(DeepSeek)和其他人工智能公司获得了多少及哪种类型的半导体,但人工智能供应链上让中国比美国人工智能公司更具优势的其他因素。
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领域,中美两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国在关键硬件领域占据明显优势,尤其是在GPU和AI专用芯片的研发上,其技术生态以底层技术突破为核心,形成了从处理器架构到核心算法的完整技术集群。这种技术生态的优势,使得美国在AI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保持了领先地位。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则在应用层技术上表现突出。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动驾驶等领域,中国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和实践经验。
中美AI(资料图)
中美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竞争,已经不仅局限于技术本身,而是进入了全方位的博弈。我们可以预见,当特朗普加大力度扶持美国本土产业时,对中国的各项制裁还会加码。同时双方在国际规则制定上的竞争也会愈发激烈。美国试图通过民主科技联盟来主导全球科技秩序,中国则强调开放合作,以吸引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无论是美国的狂飙,还是中国的深耕,这场竞赛的最终赢家,或许不是科技本身,而是那些能够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伦理、国家利益与全球合作的参与者。
中国通过培养本土精英,借助强大的教育体系,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迅速崛起为全球科技的领导者。不仅如此,中国与俄罗斯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愈加紧密,也进一步打破了美国单极主导的格局。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已不仅仅是政治层面的合作,更扩展到科技、能源等多个领域。这一变化,在无形中加强了全球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改变了全球政治与经济局势的走向。美国在AI领域的投入与布局,显然未能有效制衡中国的崛起,反而加速了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