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讨论旅游到底是什么?就是从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吗?
以前看到这个话题,我不会这样认为,随着去的地方越来越多,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我的很认同这个观点!
旅游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真的,我个人深有感触!
我老家是湖南衡阳的,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便在这里,但是我至今也没有去过衡山。衡山每年接待游客上千万?但说实话,很多衡阳本地人没有去过。
我有几个北京的朋友,是地道的北京本地人,前几年工作出差我和几个同事去了北京。朋友见到我们来很开心,工作之余带我们到处逛吃,可当我们提出要去爬长城时,她们全部拒绝了,说天太冷了,不想去。
那时候是12月初,她们说,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长城有这么深的执念啊,来了北京就一定要去爬长城,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秋游去过了,真没啥好玩的。
我说,可能是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影响了很多人,也可能是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吸引了很多人,反正我们没有去过,就想去当一回“好汉”。
朋友说,你们去可以,我开车送你们到长城脚下,你们自己去爬吧,完了我们再来接你们回酒店。
后来我们几个人去了长城,她们就真的送我们到了长城脚下,死活不愿意上去。
我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年我们公司组织旅游想要去桂林,结果广西桂林的同事首先反对,说桂林山水没啥好看的,特别是季节不对,那水是浑浊的,也拍不出好看的照片。
后来,在外面旅游时,遇见过很多人,都是去过全国各地许多地方旅游的达人,可是每当说起自己家乡有哪些值得看的风景时,好像很多人都对自己家乡的美景说不出来,或是对家乡的旅游资源不太满意,觉得也就那样,没有网上说的那样好。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自己待腻的地方,再好的风景看多了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就像,那年我们去西藏,在西藏支教8年的朋友说,起初是因为向往这里的风景,雪山、冰川、湖泊,还有那蓝得很纯净的天空。
她说原本想着,来西藏工作,一定要把西藏玩个遍,可是来了西藏8年了,却除了拉萨外,连纳木措都没有去过,冈仁波齐计划了好久,也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取消了行程。
她说,这里的天很蓝,可是看多了感觉也就这样了,这里到处都有高原湖泊,看过一个后,对其它的湖泊就没有那么想看了。时间久了,就把这一切当作了平常。
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旅游就是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我想可能有以下这几种原因!
1、新鲜感与日常性的矛盾
游客视角:对于旅游者而言,陌生环境中的一切(建筑、饮食、自然景观甚至街头巷尾)都可能因“首次接触”而充满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就像刚谈恋爱的两个男女,对方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都是美好的。
本地人视角:而对于本地人来说,长期生活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就很容易忽略身边的风景。比如巴黎居民可能很少特意去卢浮宫,就像北京人未必常去故宫一样。
2、生活节奏的差异
游客的“暂停模式”:去一个地方旅游,是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让生活“暂停”,是让自己去放松的。这时候心情和身心都是处于休闲状态,可以慢下来欣赏风景、体验文化,甚至容忍某些不便(如拥挤的景点),因为这种状态是暂时的。
本地人的“生存模式”:本地人需要在同一环境中应对工作、社交、生活成本等现实问题。例如,威尼斯居民不仅要面对游客挤满的运河,还要应付物价上涨、垃.圾处理等实际困扰,自然就没有游客的浪漫视角。
3、心理补偿与社会比较
“别处更美好”的想象:很多人说“诗与远方”,将“远方”赋予理想化色彩,认为他人的生活或环境比自己更幸福、更有趣(心理学中的“社会比较理论”)。
反向的“围城效应”:游客向往目的地的独特性,而本地人可能因熟悉感而渴望逃离。例如,东北的人可能不那么喜欢漫长的冬季,但很多没见过雪的南方人,一到冬天就跑东北去看雪了。
4、旅游业的“滤镜化”包装
选择性呈现:旅游在宣传时,当然是将自己亮点突出来,却淡化其它现实问题(如交通不便、过度商业化)。很多人在选择旅游地时,通常也是看了一些宣传,一些亮点的,是带着滤镜前往的。结果不管和想象中的是否一致,中国人有句俗语:来都来了,那就逛一逛吧!
本地人视角:游客看到的是宣传的亮点,而本地人看到的则是未经修饰的日常。有些打卡点莫名其妙就火了,但是本地人却觉得这很普通。例如重庆的“穿楼轻轨”,对居民只是交通工具,对游客却是猎奇景观。
5、文化符号的错位解读
符号化消费:游客往往通过标志性建筑、美食等符号快速“消化”一个地方的文化,而本地人的文化认同是长期浸润的结果。例如,游客排队吃“正宗”小吃,本地人可能更熟悉巷子里的小摊。
游客的凝视可能将本地生活异化为“景观”,而本地人则因被凝视而感到疲惫。
所以,很多人可能不承认“旅游就是去别人待腻了的地方”这个观点,但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旅游行为本身隐含“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差异。自己待腻的地方,看不到风景,而对那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充满期待。
或许,真正的旅行不是逃离自己的生活,而是借他人的日常,反思自己的存在方式。
你们觉得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