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枪”接踵而至,还未等靴子落地,中国外交部就撂下狠话,白宫主动改口。这一轮交锋,中美胜负已分。特朗普这“第二枪”针对什么领域?中方又是如何反制呢?
本月初,特朗普签署了关税制裁法案,打响了对华贸易制裁的“第一枪”,也就是对所有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然而中国的反制也不含糊,包括对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10%~15%的额外关税,对钨、碲、铋、钼、铟等优势金属种类进行管制出口,将两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以及向世贸组织(WTO)提起诉讼,指控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为非法。
这一举动让特朗普大为恼火,“关税大棒”是他的专属武器,从来都是他挥舞着制裁别人,中国的反制让他无法接受,心有不甘的特朗普打响了“第二枪”。
据观察者网报道,当地时间2月4日,美国邮政发布声明称,将暂停接受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入境包裹,具体恢复时间等待通知。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开始对他国入境的小包裹设置了关税豁免,到了2016年,豁免额度从200美元上涨到800美元,这顿时让进入美国的包裹数量急速增加。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进入美国的小包裹超过10亿件,该增长大部分都是中国电商公司贡献的。原本就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再加上“小额豁免”的政策,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电商在各国的影响力和销售力度。特朗普这项制裁,明眼人都知道是要针对中国海外电商,进一步削减中企在外贸领域的获利机会。
有了第一轮的制裁“经验”,我们也不惯着特朗普政府,中国外交部当天就做出表态,明确提醒美方不要继续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如果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企的合法权益。
就在外交部话音刚落不到24小时,特朗普直接向世界展现了一手什么叫做“朝令夕改”,隔天就宣布,将恢复接收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所有的入境包裹。
显然,这是特朗普权衡利弊之后的结果,至少在没有十足把握拿捏中国之前,短时间不会再出现“第三枪”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此次交锋,依旧是以中国强势胜出、美国主动让步告终。
不过我们也不能就此放松对特朗普的警惕,虽然特朗普现阶段的举动和2018年掀起贸易对抗时期没什么两样,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这些制裁仅仅只是个开始,大的还在后面。
这么说的依据,一方面是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对选民承诺对华加征60%的额外关税,现阶段的10%只是“试水”阶段,从中方的反应力度来揣摩中国的承受底线在哪里,为进一步争取美国利益拟定计划。
另一方面,特朗普朝令夕改的制裁举动看似荒谬,但是不排除分散中方精力的可能。别忘了,美国不仅仅拥有美元霸权,更是全球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从他对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图谋,甚至不排除出兵达成目的,都意味着特朗普已经撕碎了他的“反战总统”人设。再加上特朗普100多年以来,权力最大的总统,不排除会走军事扩张的老路,统一北美、掌控南美、介入中东,并联合欧洲盟友,甚至是争取到俄罗斯的支持,对中国展开地缘孤立和全方位的围堵。
人人都说,特朗普和拜登不一样,但只是“先俄后中”和“联俄抗中”的区别,本质上都是将中国作为最大敌人。这种恶意是基于“意识形态”上的错误,简单又纯粹的敌对关系注定了中美无法长期的虚与委蛇,也不可能成为携手发展的朋友,交锋的最后必有一方垮台。至于谁才是最终赢家,就看谁的实力底蕴更加雄厚,更受各国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