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与张兰的热搜,还在继续。
但万万没想到,情绪失控的汪小菲,这一次竟然撕向了母亲张兰。
01
失控的汪小菲,其实早有预兆
这两天,网上流传出了一段汪小菲怒喷抖音高管的群聊截图。
在一个名为“华人X光”的群里,他直接艾特了TikTok的高管周受资,质问为什么封他的号。
被艾特的周受资,估计也是一脸懵逼?
你被国内抖音封号,关我什么事,我只是TikTok的负责人啊。
甚至,周受资都不是中国人,而是新加坡人。
好在,他的情绪还是稳定的,建议汪小菲私聊。
但汪小菲不管,继续在群里输出。
他还表示,自己完全不赞同张兰的做法,自己什么都没说,凭什么要一起接受审判。
在一个精英群聊里,竟然出现了骂架劝架一样的剧情。
一时之间,大家都怀疑这截图是伪造的。
但很快就有在群里的人证明,截图是真的。
而更炸裂的还在后面。
当晚,又有人曝出了汪小菲的两条朋友圈截图。
第一条,他表示自己一直在带孩子,什么都没说,要求抖音解封账号。
同时还附带了两张与法律顾问的聊天截图。
律师劝他,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小孩抚养权,所以一定要冷静下来。
但汪小菲用一连串的回复证明,他真的已经癫狂了。
第二条朋友圈截图,更加重磅。
汪小菲情绪激动地宣布:
要和张兰断绝所有关系!
并且还表示,她是我妈,但和她的三观天地不和。
这样狗血的剧情,让网友们看得大跌眼镜。
谁能想到,大s之死,竟成为了压垮这对母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也有人怀疑,这又是汪小菲策划的一场流量变现的好戏。
毕竟,断绝母子关系这种事,又不是他们母子第一次闹了。
早在2022年,张兰就在直播间称和汪小菲吵架了,并公开发誓要和汪小菲断绝关系。
汪小菲也不甘示弱,指责张兰不应再操控他与大S的关系。
2023年,这种戏码又上演了一次。
张兰又表示,孙子不来看她,儿子也不来,自己一点也不重要,要断绝关系 。
当然,这几次“断绝” 宣言,最终都没有后话。
母子俩依旧在商业和生活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很多人说他们母子都是在演戏,为了流量而已。
说实话,张兰绝对是演戏,但汪小菲的所作所为,有几分是演戏,还有几分,也是真情流露。
心理咨询师张璜曾说:
强势的母亲+缺失的父亲=病态失控的孩子。
这句话,太适合汪小菲了。
02
深爱,还是控制?
张兰曾出过一本自传性质的书,名字叫《我的九条命》。
在书中她这样说,“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在账号被封前,她还发过一条微博:
“斗天斗地,其乐无穷。”
看得出来,她就是那种强悍又坚韧的女人。
这样的性格,做企业当老板有优势,精力旺盛,战斗欲望高,不要脸不服输。
但放在当妈这件事上,却也注定强势。
说几件他们之间的往事,就可见一斑。
汪小菲读书时,成绩低于95分,就要被吊在树上用棍子揍;
大冬天逼迫汪小菲去游泳,一周三次,不去就狠揍;
汪小菲自己都说:
“我们之间的距离总是掌握不好,她工作忙时,我们过于疏远,她想关心我时,我们的联系又太过紧密。”
后来,即使汪小菲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但这种强势依然无处不在。
汪小菲与张雨绮在一起时,张兰就强烈反对。
因为张雨绮性格太火爆,她掌控不了。
后来汪小菲和大S恋爱,张兰举双手赞同。
一不过是可以借大S的名气开拓新市场,二便是大S看上去人畜无害,以为好拿捏。
但有张兰的存在,她连跟汪小菲做一对体面的离异夫妻的可能都没有了。
但同样是因为张兰的过度介入,导致汪小菲无法建立起独立、健康的夫妻关系。
甚至,直到离婚后,他与大S都做不了一对体面夫妻。
这里面张兰有多大“功劳”,大家都看得出。
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件事——
去年汪小菲与大S互撕时,汪小菲曾晒出过于一段对话。
其中有一句话,可以窥见汪小菲与张兰的母子关系。
“你自己都不回去,怎么会是家。”
很多人解释为,是汪小菲夜不归宿。
可我更觉得,是大S都看出来了,汪小菲根本受不了张兰强大的控制欲,所以一直在逃离。
但换一个角度说——
汪小菲想要逃离张兰,却又离不开张兰。
他表面上叛逆、暴躁,实则内心孱弱,情感与决策上十分依赖母亲;
他崇拜母亲事业上的成功,却又痛恨母亲对他的控制;
他想要证明自己能独当一面,却一次次地创业失败,只证明了自己的幼稚。
这其实才是这段畸形亲子关系的悲哀——
强势的母亲,舍不得儿子长大,最终养出了一个中年巨婴。
03
真正的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在这件事情里面,其实没有任何赢家。
汪小菲与张兰,其实是一种“共生绞杀”的关系。
汪小菲能在多年前的综艺节目里说:
“大S和我妈掉进河里,我肯定救我妈,因为孝是一个人最重要的。”
却也能冲到张兰的直播间里破口大骂:CNM!C你们全家!
早年婚姻破裂、白手起家的厮杀,让张兰把汪小菲当作“情感替身”。
她需要这种“被需要”的感觉。
儿子越失败,越能凸显她作为“拯救者”的价值。
而汪小菲的困局,本质是一场未完成的精神弑母。
他需要杀死内心那个全知全能的“母亲幻影”,才能走出“中年巨婴”的牢笼。
但弑母的代价,可能是直面自己平庸的真相。
这对习惯了在母亲阴影下躲藏的他而言,远比当一个笑话更痛苦。
他们的反复纠缠,也只证明了一件事——
所有以爱为名的绳索,终将成为勒死亲情的绞索。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
“父母与子女的缘分,不过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对方的背影渐行渐远。”
真正健康的爱,应该保有亲密,更尊重独立。
不是把自己活成孩子的铠甲。
而是亲手把铠甲敲碎,让他长出属于自己的骨头。
更不要把孩子驯化成提线傀儡。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作者,才是世间最动人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