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曾经曰过:“妖是妖他妈生的,人是人他妈生的。”

印度的诸多神明,都是莲花生的。在印度的神话体系中,生命的诞生与传承总是充满奇妙。

莲藕为什么会成为哪吒重塑肉身的关键材料?在元朝版的《西游记》戏文当中,哪吒为什么还参加过西游记的取经团队?今天白羽就跟大家了聊一聊。

一、莲花的能量



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创世神梵天就是从毗湿奴肚脐中的莲花中诞生。 梵天出生时,手持《吠经》和念珠,代表着莲花的纯净和创世能量。

大地和水中生长出的莲花,天神也由莲花中产生。

辩才天女萨拉斯瓦蒂,手持莲花在乳海出生。那画面,宛如星辰初升,神圣而庄严。

按照藏传佛经《观世音菩萨授经记》的记载,我们中国人熟悉的观音大士,同样诞生于莲花之中。慈悲的光辉,蘸满柳枝洒向人间。

印度人天然认为莲花具备孕育生命的神圣能力:莲花的根在水下,象征这一切生命来源于水,叶子铺在水面上,代表大地承载着万物的生长与繁衍。

莲花的象征,如同生命密码,解开了宇宙万物起源的神秘面纱。



在我国,莲花同样有着强大的孕育和延续生命的属性。“莲”和连同音,有着“连生贵子”,绵延不绝的希冀。那是对生命绵延不绝的美好祈愿,宛如家族传承的纽带,将希望代代相传。

在传统的年画当中,莲花、鱼、小孩、笙,都是最常见的元素。 在佛教大能眼中:莲花象征了央视的胎藏和母亲的子宫。

在佛教大能眼中,花苞象征了少女,花朵则代表了太阳。

在《西游记》、《封神演义》中,莲花座几乎是佛教高层领导外出时,屁股底下的“标配座驾”。 那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更是对莲花神圣地位的尊崇。



降龙、伏虎这些低阶的“金身罗汉”,只能吭哧吭哧地“腾云驾雾”。与乘坐莲花座的高层相比,高下立判。

在佛经中,莲花从黑暗背景中孕育出的“金花”,顶部绽放着万千光华,从中不但可以孕育出生命,或者是整个宇宙。

既然莲花如此神通广大,我们就来谈谈哪吒。

二、哪吒诞生 —— 从异域神到本土英雄的蜕变

在目前可查的资料当中,哪吒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翻译佛经的典籍当中。在唐朝以前,我国的文献资料中并无“哪吒”的记载。

毫无疑问,哪吒一词不是汉语体系自生,而是一个舶来的“神名”。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认为:“印度佛教之传入中国,开始有吐火罗人之媒介,并非直接自印度传入”。



在最初传入唐朝的典籍中《开天传信记》这样写到: 太子曰:“某有佛牙,宝事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宣律求之,即今崇圣寺佛牙是也。

在唐朝初期,只出现过哪吒太子护法护僧并授佛牙的事。

在大唐天宝年间,佛寺遍布全国。毗沙门天王作为四大天王中的“北方护国天王”,主管财神、护国、护法,自然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

经过“安史之乱”后,边关告急,战乱频发,人们怀念盛唐,自然会需要一位法力无边的战神守护。



于是,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北灭突厥,西破吐谷浑的唐朝开国大将李靖自然被神话加持。哪吒三太子,捧塔常随天王的形象,受到了群众的重视宛如一颗新星在民间信仰的天空中升起。

到了宋朝,李靖被道教升格为神仙,哪吒也“子凭父贵”成为护法天生。在宋朝最流行的传说中,李靖用的兵法是“九天玄女战术”,跟宋江梦中得到的兵书同出一源。

随着持国天王变身为中国李靖,哪吒也由印度血统转化成中国儿童也算完成了一次文化上的 “入乡随俗”。

在唐、宋时期,哪吒只有一些只言片语的形象,缺少具体的故事情节。佛教中的护法神形象,一个比一个生猛,以显示其嫉恶如仇,威猛有力。



如《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写道:尔时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 这当然与今天人们认知中的哪吒形象,相距甚远。

在《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中,更是突出表现了其可怖形象:即拥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离其侧。汝眼毒恶,恐损众生。

印度版的哪吒,基本就是身穿铠甲,三头六臂,威猛凶恶的夜叉形象。经过本土化改造之后,就成了淘气可爱,身穿红肚兜的小英雄形象,更让人亲近。



三、哪吒神话—— 多元文化融合的传奇篇章

在唐宋之前,还没有出现我们熟知的“大闹龙宫”、“析骨还夫”、“莲花重生”、“封神征战”等故事情节。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中国神话传说的加入,哪吒的地位跟金吒、木吒一样,顶多就是佛教再普通不过的“头陀”。

据目前出土的文献来看,都是元代之后逐步“本土化”的哪吒故事。 从元朝版的《西游记》开始,哪吒开始以孩童样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元朝之后,哪吒的佛教背景已经很模糊了,明清之际其道家身份更加凸显。回想哪吒最初护法护僧的事迹,自然难以进入后来的故事体系之中。

宋代的道士、法师为了自身发展,积极主动地参考了佛家的咒术。哪吒就有了“三昧真火”的基础属性,火尖枪、乾坤圈,混天绫,这些佛教最喜欢的杵、圈、环,都成了哪吒的“基础武器”。

洪迈的《夷坚志》中就出现了程大法师用“哪吒火球咒”击退石精的记录“俄见火球自身出,与黑块相击”。久之,锵然声迸而减。 这应该就是哪吒大战石矶娘娘的故事最初版本。

在宋朝流行的神魔小说中《南游记》出现了一部分哪吒的故事,有学者认为后来《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就是由华光、哪吒两个角色糅合而成。



在明清出现的《绘图三敎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 斩妖剑、砍妖刀、降妖杵、风火轮、金砖、九龙神火罩,光看名字就知道,完全属于正统道教神系武器。 道家不断地强调哪吒的“正统”身份,所以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拜入了太乙真人门下。 随着元曲、戏剧、话本、小说的不断演绎,哪吒的故事也越来越多,形象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元朝,杨景贤编剧了一版《西游记戏文》。保护唐僧取经的取经队伍人数达到10人,哪吒正是其中之一。

取经的带头人是老僧,他奏明玉帝,差十方保关。

一保官,观音变成的老僧,二保官,托塔李天王。

三保官,哪吒三太子。四保官,灌口二郎真君。

五保官,九曜星辰。六保官,华光天王(马王爷)。

七保官,木叉行者。八保官,韦陀天尊。

九保官,火龙三太子(取经龙马)。十保官,大权修利。

十位仙人齐聚蓬莱三岛,共商取经大事。



我们回顾一下:哪吒从一个佛教三头六臂的夜叉神,变成了李靖之子,再成为玉皇大帝的战将,再变成道教的护法天神,还成为了沿海地区的镇水天神。

经过佛教、道教的不断演化和本土改造,哪吒就像一粒种子,起源于印度的佛教经典,成长于道家演绎,最终走向中国民间,实现了从印度神到国产神话体制中为人民服务的三坛海会大神的华丽转身,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国产神话的天空中永恒闪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