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廉洁自律轶事
学习恩来
周恩来廉洁奉公,严以律己,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相关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令人难忘。
我要中国料子
进北京后,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需要,周恩来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北京“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闻名全国的服装店。”
周恩来笑着说:“我就是慕名而来的。”
面对工作人员介绍的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的外国布料,周恩来摇摇头,说:“我要中国料子,无论毛料布料都要国产的。”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布中山装。这几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始终整洁、挺括。衣服穿了10年仍然整洁、挺括,其中当然有奥妙。周恩来有两只袖套,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这样就保护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天长日久仍不免磨损磨破,于是,便送去“红都”请裁缝织补。衣服虽然旧了,会客时将衣服熨烫一遍,穿出来仍然整洁、挺括,再加上他潇洒大度的仪容举止,丝毫无损大国总理的风度。
严控建造楼堂馆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地方和部门想兴建大的楼堂馆所,对此周恩来总是迟迟不批。他常对秘书们说:“要我批准,签个字很容易。可这是国家的资金,人民的血汗,我是提笔千斤重啊!”
1962年6月,周恩来顺道去鞍山市视察,当时鞍山市刚建好一座新宾馆,当地负责人准备让周恩来住到那里去,可周恩来到宾馆一看坚决不住。周恩来说:“宾馆为何要盖得这样好?要知道现在全国有很多地方还比较困难哩,我不能住在这里!”
在视察中,周恩来又发现鞍山市还在新建的一个大礼堂,其中有不少地方仿造了人民大会堂廊柱式建筑的样子,于是周恩来当即说:“什么?你们把人民大会堂搬到这里来啦!”然后马上指示:“这个礼堂不能用!”
“我不进,那不是我的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内工作和生活。这是一间老屋,陈旧、阴暗、潮湿,到夏季时青砖地上常泛出一层白色的碱花,这无疑会损害周恩来的健康,为此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维修,但都被他拒绝了。
一次,秘书又以维修保护文物为名向周恩来建议维修西花厅,这次周恩来终于松了口,但明确表示“哪里坏了修哪里,绝不能铺张浪费”。不久,周恩来外出视察,秘书趁这个机会指挥维修工在潮湿的青砖上铺上了地板,并撤走了发霉的旧地毯换上新的,封严漏风的窗户,挂上了比较厚的呢窗帘,此外还搬来两把沙发,同时把房梁重新油漆了一遍。之后秘书一算账,觉得应该符合周恩来“尽量节约”的要求。
不料,周恩来一回来就发现了这些变化,他站在门口生气地责问:“为什么这样铺张!谁叫你添置这些东西?”
秘书连忙检讨:“总理,是我错了……您先进屋休息吧……”
周恩来气愤地反问:“我回屋,接受你的既成事实?”之后他又伸手指向屋里道:“把那些东西统统搬走,否则我不进!”说完扭头就走。见此状,其他人忙追上去劝他,只听他大声说:“我不进,那不是我的家!”后来,在周恩来的坚持下,工作人员把西花厅的地毯、沙发、窗帘等能够搬走的东西全部搬走,恢复原来的旧貌,周恩来这才回到了西花厅。为了此事他还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多次检讨自己,并教导秘书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要影响一大片。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这样一级学一级发展下去怎么得了?”
多付钱使下级不再送礼
一次,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因为思念老领导周恩来,就托人从福建送来了一筐桔子,并让人捎话说请总理尝个鲜。知道此事后,周恩来当即说:“我不要!”大家觉得这样做有点不通人情,就劝他道:“既然已经送来了,不能再送回去。”周恩来想了想便问桔子多少钱一筐,在得知是25元一筐后,他马上吩咐秘书给龙飞虎寄去50元。
据了解,周恩来经常会收到一些老部下馈赠的土特产,对此他一概推辞,实在推不掉的总是按市价付钱,这次却超出一倍,对此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感到不解,于是周恩来解释说:“我多付钱,他以后就不会再送了。”果然,自此以后龙飞虎再也不送东西给周恩来了。
【潘春华】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肖桐郡;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李雨凡、程子茜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网、央视频、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以及经报送遴选评荐《求是》《中国纪检监察》《党建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国财政》《中国出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外交评论》等近百本中央级核心期刊正式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安街读书会主编的《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理论读物,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固定读者百余万,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文化强国】【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