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刚刚过去的2024年,虚拟数字人看了不少,也被短视频里用英语说相声的郭德纲、于谦吓了一跳。但当AI数字人字正腔圆的在演播厅里“代班”了全流程《杭州新闻联播》,观众的第一反应仍是“大为震撼”。
01
24小时待机的“卷王”
春节期间,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的《杭州新闻联播》节目使用AI数字人进行全流程新闻播报,并首次采用“双播模式”,节目形态与日常真人播报几乎无异。
这一事件无论在新闻业内还是在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都引起了较高的关注。
从新闻业务角度来看,AI 数字人取代新闻主播,可以提升新闻生产效率。特别是AI 主播 24 小时待机的“卷王”特性,使其能够实现新闻的实时更新和不间断播报;突发灾难报道中,能够短时间内完成播报准备,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这也是传统人力播报难以企及的应急优势。
因此,推崇技术流的观点认为这是新闻行业迈向智能化的重要一步,而相对传统的一派则担忧 AI 的介入会让新闻失去人文温度。
02
0失误是不是神话
在媒体的报道中,0失误成了被写进标题的关键词。但是,AI 播报真的能做到 0 失误吗?
从技术层面出发,AI 主播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海量的新闻文本数据和语音样本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AI 主播能够分析出不同词汇的使用频率、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以及常见的语法结构,从而建立起一个庞大且精准的语言模型。
基于这个语言模型,AI主播能够准确判断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发音、语义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避免因语言理解错误而出现播报失误。
在面对复杂的句子结构,如包含多个从句、修饰成分的句子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帮助 AI 主播准确解析句子,理解其真正含义,进而准确地进行播报。
因此0失误在理论层面确实已经可以实现,但仅仅做到声音清晰、咬字准确、语速稳定只是一个新闻主播的及格线。
根据新闻内容的情感色彩和语境调整情绪状态,播报严肃的时政新闻时,采用沉稳、语速适中的语音;播报轻松的生活资讯时,使用更加轻快、活泼的语音,新闻与新闻之间实现自然流畅且准确无误的切换,目前来看仍是AI主播和真人主播的显著区别之一。
03
AI直指失业?
从业者的担忧是每个行业“言AI必言‘失业’”的魔咒。
随着 AI对新闻播音行业的渗入,在就业市场上,这一变革带来了明显的震荡。有统计显示,基础播报岗位的需求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许多原本从事基础新闻播报的人员面临着职业转型的压力。
红星新闻的报道中也提到,已有播音专业学生由于感到压力而选择考研“换个赛道”。
对此,毕业于播音与主持专业,在媒体成为资深音频主播的包宇琨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的AI播报已经非常逼真了,但数字人却没有办法替代人类思考,也无法共情人类的情感,当面临播报中的突发状况,或是采访等工作时,数字人还是无法替代真人。“当然,我们也要拥抱新变化和新技术,深耕深度报道、专访等需要人类思考和情感交流的工作,以凸显自己的独特价值。”
新京报评论也在《AI主持人播报零失误,播音专业何去何从?》一文中指出,AI新闻主持人的依附性,决定了这类“数字同行”的滞后性。同时,对播音专业教育的未来表达了观点:
对于播音专业教育实践来说,既然AI主持人在新闻业的应用不可避免,要做的就是培养具备不断超越自我的专业主持人,让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有能力形成独树一帜的新闻播报和节目主持风格。如此,方能成为数字人模仿的对象,而不是担心自己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播音教育实践与行业发展紧密衔接,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也唯有不断超越自我,让技术追赶自己,才能实现播音领域人机竞争的“共赢”。
校对 | 李立军
主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