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姚箬君

把铁纤维丝点燃,火星从刘哲维的手中点点迸发,随着电钻开始运作,短暂几秒后,零星的火光变成旋转的漫天星辰,一场视觉盛宴就此映入眼帘。近日,“现代版电钻打铁花”爆火网络,其中,来自江苏的小伙刘哲维发布的表演视频获得了500多万的点赞,非遗在这个年轻人的创意中绽放了新的魅力。

“赛博打铁花”获500万赞

铁花版“时空之门”夺人眼球

漆黑的夜幕下,刘哲维一手持电钻,一手持固定器,将铁丝点燃后,旋转的火光形成一个光环,映入眼帘,飞出去的每一束火花划破夜空,留下灿烂的光痕。在刘哲维1月6日发布的表演视频中,不少网友在评论区惊叹这种“打铁花”的美妙,亦有人发出感叹“这是穿越文里的时空之门”。


通过空间限制,让“铁花”呈现方形

刘哲维是一位90后江苏小伙子,据他介绍,小时候总听爷爷说关于“打铁花”的故事,自己十分关注这个行当。9年前,刘哲维开始接触打铁花,“那时候打铁花没有现在那么多人的关注,怎么宣传这个文化是我想的最多的问题”。


刘哲维表演电钻“打铁花”

刘哲维的账号发布了90余件关于“打铁花”的作品,累计获得900余万点赞。视频中,绚丽的火光在他的手中绽放,或形成绚烂的圆圈,或根据空间的不同呈现方形、心形、圆拱形。从传统的“打铁花”到电钻版“打铁花”,传统技艺在他的手中呈现出新花样。

现代工艺赋能传统文化

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据资料显示,打铁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当时民间冶铁业兴盛,铁匠在春节等重要节庆时,将高温铁水泼洒在墙壁或空中,形成绚烂的火花,以此驱邪祈福、庆贺丰年。到了明清时期,打铁花从祈福仪式逐渐发展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尤其在黄河流域的村镇广为流行,被誉为“民间焰火之王”。

“传统的打铁花需要将铁水烧到1600度,抛出去后通过击打呈现‘烟花’的样子。但我通过1200度高温加热比头发丝还细的铁纤维丝,再加上手摇机器或是电钻的旋转,通过惯性将火星甩出去,呈现‘烟花’的状态。”刘哲维说,这样的“铁花”能维持多久,和转速、铁纤维丝的数量以及装填方式都有关系,自己目前使用的方法能让铁花持续绽放2至3分钟。


“赛博”舞狮(图源网络)

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案例并不止这一例。此前,深圳某活动上,机器狗穿上舞狮服而走红于网络的“赛博”舞狮;咸阳古渡廊桥前,踩着水上飞行器的人进行火壶表演;传统苏绣通过红外感温装置呈现出三维立体且会动的玉兰蝴蝶作品......


踩着水上飞行器的人进行火壶表演(图源网络)


传统苏绣通过红外感温装置呈现出三维立体且会动的玉兰蝴蝶作品(图源网络)

当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遇上现代科技,它们不仅得以更生动、更直观地呈现,更在跨时代的碰撞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这种融合不仅是文化的延续,更是对传统艺术的一次再创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