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第41集团军与中央军区第2合成化集团军携手发起猛烈攻势,特种部队的精英部队也投入战场,三支力量并肩冲锋,对乌军防线构成巨大威胁。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俄军在此区域的进攻如潮水般汹涌,多个关键战略位置相继更迭。

与此同时,北顿巴斯战区亦是硝烟弥漫。库皮扬斯克方向,莫斯科卫戍区近卫第1集团军的坦克如钢铁巨浪般滚滚向前,列宁格勒军区第6合成化集团军则从侧翼发动包抄。随着重炮旅的加入,战场的火力密度急剧增强。自去年九月以来,俄军在该区域多次试探,终于在冬季发起决定性总攻。

库尔斯克战场,第49集团军与车臣阿赫马特特种部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俄军动用1.5吨级的温压弹,对乌军阵地实施精准打击。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席卷整个战场,温压弹以其巨大的破坏力和局部真空效应,对地下掩体和防御工事造成毁灭性打击。

此次俄军的大规模进攻背后,隐藏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库皮扬斯克作为哈尔科夫地区的军事交通要地,其战略位置极为关键。该地区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控制库皮扬斯克就意味着掌握战场补给的生命动脉。一旦俄军占领此地,不仅能够确保兵力和物资的顺畅运输,还能切断乌军东西方向的交通线,使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部队陷入补给困境。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乌军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一块深入俄罗斯腹地的飞地。为消除这一潜在威胁,俄军集结重兵,投入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温压弹的使用便是俄军决心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回这一地区的明确信号,旨在不给乌克兰留下任何谈判的筹码。

2月2日,俄军火力全开,远程重炮打击群与火箭炮部队轮番上阵,一天之内对乌军防线实施4500次炮击。密集的火力网将乌军阵地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防御设施遭受重创。如此猛烈的火力覆盖不仅摧毁敌方工事,更极大地挫伤守军的士气。

在弹药供应方面,俄罗斯展现出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国内军工企业年产炮弹近300万发,加上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的支持,年度弹药供应量可达800万发。相比之下,乌军在西方援助受限的情况下,火力劣势愈发凸显。充足的弹药储备使得俄军能够持续保持高强度作战,这种火力优势在持久战中尤为关键。

在南顿巴斯地区,俄军的突破历经数月苦战,终于在关键时刻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月6日,库尔斯克方向的战果尤为突出,俄军宣称已歼灭乌军57860人,缴获和摧毁大批军事装备。乌军在该地区的控制范围已大幅缩减至442平方公里,败退之势愈发明显。

然而,乌军并未轻易放弃抵抗。2月6日,他们在库尔斯克州发起反击,一天之内对切尔卡斯卡亚-科诺佩尔卡和乌拉诺克定居点发动8次进攻。但俄军“北部”集团军凭借坚固的防线和强大的火力支援,成功抵御乌军的反击。战斗中,乌军损失惨重,超过200人阵亡,约50件武器装备被摧毁,反攻势头受到严重挫败。

国际格局的变迁也为俄乌冲突带来新的变数。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政坛的风云变幻给这场冲突增添更多不确定性。特朗普有望重返白宫,其提出的和平方案备受瞩目。该方案要求俄乌在2025年4月20日前实现停火,并规定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作为补偿,乌克兰可在2030年加入欧盟,但必须承认俄罗斯目前实际控制的领土现状,并从库尔斯克地区撤军。

与此同时,乌克兰积极配合美国对俄罗斯施加压力。2025年以来,乌军频繁出动无人机对俄罗斯境内的能源设施进行打击。随着F-16战机的到位,乌军的空中打击能力显著提升,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设施构成严重威胁。能源领域的较量已成为这场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将对战争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