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刚果(金)东部地区冲突加剧,随时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地区战争”
在中国人民欢度2025新春佳节之际,地处中非的刚果(金)却被联合国发出了战争预警。
2025年开年的不足1个月,刚果(金)东部已经有超过40万人因战争流离失所,眼看冲突仍在不断加剧,联合国也已经开始撤离人员,并在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当地局势。
然而,若是刚果(金)的乱局能够这样轻易解决,这个国家也不至于从建国一直乱到今天,刚果(金)的未来,至少在短期内依旧看不到希望。
这个土地丰饶,物产丰富,在历史上曾经建成过大规模王国,在近现代又被发现拥有巨量矿产资源储备的国家,为何会沦为世界上最贫穷动荡的国家之一?
中非宝石
刚果(金),地处非洲中部的赤道心脏地带,一条刚果河贯穿全境,且东部边界有包括世界第二深水湖坦噶尼喀湖在内的大量湖泊,水热条件十分优越。
早在公元前1000年,当地人就已经开始进行农业活动,并在公元10到11世纪在刚果河河口地带形成了早期农业聚落。
公元14世纪下半叶,尼米·卢克基征服了诸多分散的部落,建立起统一的刚果王国。
到了15世纪末期葡萄牙人发现刚果时,刚果王国的统治范围已经扩大到6个省,治下约有300万人,并拥有一支高达8万余人的常备军。
不过,刚果王国的荣光,也就此戛然而止了。
虽然刚果王国已经发展出了初步的中央集权统治机器,但这套系统形成的时日尚短,对民众的控制力十分有限。
随着葡萄牙人来到刚果王国,凭借手中的工业文明成果在刚果大肆掠买奴隶,而国王却无力阻止,王国的统治基础被进一步动摇。
王国的子民数量不断减少,不服管教的地区部落酋长、强人却凭借与葡萄牙商人的贸易获取武器和财富而不断变强,强大的实力令这些人越发不服从国王的命令,刚果王国因此陷入混乱之中。
就连笃信天主教,在葡萄牙人的帮助下坐稳王位的阿方索一世都对此忍无可忍,曾于1526年致信葡萄牙国王,指出这一问题,希望葡萄牙停止这种行为。
但葡萄牙显然不会理会刚果王国的困境,葡萄牙商人的奴隶贸易继续做得风生水起不说,后来还违背与刚果王国签订的友好条约入侵刚果。
在葡萄牙人种种大缺大德的操作之下,曾经盛极一时的刚果王国很快走向灭亡,刚果人民刚刚开始形成的国家意识也重新回归了部落意识。
这给后来殖民刚果的欧洲殖民者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令其能够通过区别对待,分而治之的方式轻易挑起了各地区、部落间的矛盾,令刚果人民难以团结起来共同反抗殖民者的统治。
在1884年的柏林会议上,欧洲各国瓜分非洲,刚果王国故地被一分为三,如今的刚果(金)被比利时抢占。
比利时殖民者对刚果(金)的压迫和掠夺堪称惨绝人寰,曾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造成高达1000万刚果人死亡,占当时刚果总人口数量的一半。
在这样的残忍压迫下,比利时依旧能够维持对刚果的统治,刚果本土居民的不团结堪称“居功至伟”。
后来,还是在美苏联手拆解旧殖民体系的压力下,比利时才最终选择妥协,在1960年同意与不断用各种手段争取独立的刚果本土政党谈判,放手让刚果金独立。
虽然由于独立进程过于匆忙,刚果(金)的政府机构和以矿业为代表的经济命脉仍深受比利时的影响甚至是控制。
但是这个新生的国家毕竟是国土面积高达234.54万平方公里的非洲第二大国,还拥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多种重要矿产资源储量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如果能够和平发展,逐步剥离殖民影响,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刚果(金)哪怕只是躺平卖矿,也完全能够成为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
可惜的是,由于欧美早已盯上了这片土地,这丰富的矿产资源并没能成为刚果(金)国家发展的基础,反倒成为了刚果(金)人民灾难的根源。
刚果(金)独立之前,欧美矿业公司就已经在这片矿产宝地上扎下了根基,以极低的代价在此开发资源。
故而当新政府试图对军队、政府进行改革,以当地人代替比利时官员,展现出民族主义倾向时,这些欧美公司对此感到了紧张。
他们担忧刚果(金)政府的下一步动作,会是重新讨论矿产开采协议,提高刚果(金)在矿山利益中获得的分成甚至收回矿山开采权。
战乱不断
为确保公司利益不受影响,甚至进一步扩大公司在矿山中分得的利益分成,这些矿业公司先下手为强,支持当地的分裂势力闹独立。
在这些公司的支持下,加丹加省和开赛省先后拉起“独立”大旗,与刚果(金)中央政府发生冲突。
而与此同时,本以为刚果(金)的“独立”只会是一个虚名的原宗主国比利时也正因为刚果(金)的军队、政府本土化改革恼羞成怒,派兵攻打刚果(金),占领了多个重镇。
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家分裂的巨大安全威胁,新生的刚果(金)政府根本无力解决问题,只得向国际社会请求援助。
然而,在美苏冷战正酣的背景下,美国肯定要支持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比利时,而苏联也不会为一个非社会主义阵营的非洲国家耗费精力。
故而,联合国虽然派出了维和部队,却并未对比利时和地方分裂势力采取任何行动。
无奈之下,刚果(金)的国父卢蒙巴只能试图通过倒向苏联,换取苏联的支持,来稳定国内局势。
但还没等卢蒙巴得到苏联的真正认可,美国就已经因为他的“亲苏”倾向而暴怒不已,反手支持刚果(金)军队参谋长蒙博托政变。
在蒙博托政变成功后,看在此人立场清晰明确,坚定反苏反共,抱美国大腿的份上,美国倒是支持他平息了内乱,稳定了政权。
在社会稳定下来之后,刚果(金)果然凭借丰富的资源实现了繁荣发展。
可惜好景不长,很快蒙博托就与其他任何一个被美国扶持起来的政权一样,展现出了独裁、腐败的本质,任人唯亲,国库抽成,位列非洲三大暴君之一。
在经济发展好时,蒙博托的腐败独裁还不至于造成太过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铜价的下跌,极度依赖矿产出口的刚果(金)经济出现了危机。
民众对于腐败独裁的蒙博托政府的不满开始爆发,各种武装反抗组织开始兴起,其中强势者实力甚至已经超过了政府军。
不过,靠着美国的支持,实力不济的蒙博托最终还是稳住了总统大位,随即在国内展开了疯狂的大清洗。
而这又导致更多的民众对政府不满加剧,造就了更多的反政府武装。
尤其是在苏联垮台后,蒙博托政府丧失了统战价值,美国不再一味支持蒙博托,而是要求蒙博托在国内搞“民主化”。
如此一来,刚果(金)本就艰难维持的平衡更加维持不下去了,即使有联合国介入调停,反对派依旧在1997年挑起了内战。
在内战打响之后,卢旺达、乌干达等多刚果(金)邻国也都来插了一脚,出兵帮助某一方势力作战,“顺带”从刚果(金)掠夺矿产资源,以支持自身的发展。
这场刚果(金)内战引起的非洲大战打了6年,才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勉强达成停火协议,即使在停火协议签订后,各种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依然时有发生。
百姓之苦
各路军阀甚至是外国势力为了争端刚果(金)的矿产资源及其带来的巨大利益冲突不断,无疑令刚果(金)普通民众本就艰难维持的生活雪上加霜。
战争一次次地摧毁他们的家园,收割他们的生命,令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丧失了希望。
于是,即便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赚钱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
毕竟,总有外国企业愿意为了赚钱,顶着战争的风险也要来刚果(金)开矿、办冶炼厂,为当地提供了许多高薪且技术含量不高岗位。
即使是不愿接受厂矿工作的辛苦、危险,在刚果(金)这样的地方,随便在路边都能捡到高品位矿石,这些矿石卖到冶炼厂就能换钱。
但刚果(金)的民众却似乎并没有多少去赚钱改善生活的意愿。
在刚果(金)的贫民窟,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人,用树枝和废塑料袋随意搭建的、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的简易房屋。
但凡这些人有一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里就不应该是这样简陋不堪的样子。
这或许是因为在当地民众的看来,他们辛苦搭建的房屋随时可能被战火摧毁,辛苦工作取得的成果自己可能根本享受不了一点,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至少自己少吃苦。
可这样近乎自暴自弃的心态,也意味着他们自主放弃了向上走的希望,甚至很可能会越来越沉沦。
或许,只有战争消解,刚果(金)这糟糕的社会状况才会开始好转。
然而财帛动人心,各方势力已经从混战中享受到了掠夺资源的好处,哪里会轻易收手,刚果(金)的和平之路眼见困难重重,刚果(金)人民的炼狱生活,也不知何时才能有所改善。
参考资料
刚果金东部冲突造成至少700人丧生 东部重镇恐易手 中华网·新闻
刚果(金)独立以来的政治发展进程及特点 孙红 中国非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