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步入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腊梅花开正盛,枝条上挂着喜庆的小红灯笼,游人手中的咖啡杯上也点缀着新年元素。浓浓的年味里,村里的年轻人和村干部们已经忙开了。

  走进余村村委会一楼大厅,记者见到3名年轻人。“我们在等汪书记!”他们笑着说。没一会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快步走来。他手拿一支笔、一个红皮笔记本,笑着叫出其中一名青年的英文名。原来,这3名青年是“瀑布咖啡”的主理团队。

  在安吉,“瀑布咖啡”是小有名气的“村咖”代表。正如其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咖啡店建在瀑布之下,人们在品尝咖啡的同时,还能享受山间飞流直挂、满目葱茏的开阔美景。

  “‘瀑布咖啡’在浙江已经做出了品牌效应。这个团队里有高材生,也有‘艺术家’,我很欣赏这些年轻创客。而要让他们的设想在余村落地,我就要在前期给他们提供要素上的保障,打通政策通道。”汪玉成说,希望余村这片天地不仅为年轻人铺设创业的舞台,更为他们打造向往的生活。

  “此次咖啡店选址要考虑哪些细节?主打的户外生态美学理念是什么?”汪玉成认真提问,一一倾听,“你们再把详细准确的建设用地范围定下来,我们把村里能做的事落实到位。”


  汪玉成(中)与同事讨论“瀑布咖啡”选址规划。新华社记者郑可意 摄

  这些年,青年的到来给余村带来许多变化。2022年,村里启动“全球合伙人”计划以引进人才和资本,并联动周边24个行政村建设“余村大景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小矿坑变成咖啡馆、农房变成招牌小吃店……村里孵化出20多种精彩的业态,今年还将启动“大自然学校”。

  “放眼浙江乃至全国的乡村,能不能吸引更多青年来到乡村就业、创业、生活,对于乡村发展转型来说十分重要。近两年,余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汪玉成说,希望青年入乡能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约1小时后,汪玉成拿上笔记本,赶赴下一个青年会议。“这位是中科院毕业的博士沈杰,也是我们的第一批合伙人。”汪玉成告诉记者,近两年,村里与其合作打造了“5G物联网+余村溪泉鱼”项目,以5G物联网传感器设备实现鱼池的自动监测、水质净化、自动投喂、生态修复等功能,养殖户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和调控鱼塘状态。新的一年,沈杰带来了新创意,他想要在余村养殖基地引入观赏鱼业态,从而更好地与休闲旅游的发展相配套。

  “这种模式下,我们希望能实现双向赋能,给百姓带来更多收益。”汪玉成说,“像数字化养鱼这种模式,它可以被复制推广,带动更多的乡村发展,产生更多回响。”

  机遇无限的乡村吸引青年,青年又以新鲜的理念改变乡村,并将创新致富的种子播得更远。

  汪玉成低头翻动着手中的红皮笔记本。这一天,从会议到洽谈,他记录了多页内容。汪玉成的手停留在其中一页,上面清晰地列着今年余村要推进的工作,有体育赛事,有文创产品,也有共富村落。


  图为汪玉成的工作笔记。新华社记者郑可意 摄

  “新的一年,责任重、干劲足!比如说,推进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依然是我们要推进的重点工作。”谈及继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汪玉成的语气中多了份自信与坚定。(记者郑可意、朱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