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8 日,三星电子宣布了一项大规模汽车召回计划,涉及福特、奥迪以及 Stellantis 集团旗下的 180,196 辆汽车。
此次召回的原因是:这些车辆搭载的高压电池组存在潜在故障风险。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调查中指出,这些车辆的电池组中,电池单元的隔膜有时会出现损坏,结合电池单元内部的其他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在受波及的三家车企中,Stellantis 集团的情况最为严重。据三星官方透露,共有 155,096 辆 Stellantis 品牌的汽车存在安全隐患。具体涉及的车型包括 2020 至 2024 款的 Jeep 牧马人 4xe 以及 2022 至 2024 款的 Jeep 大切诺基 4xe,这两款车型均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除了Stellantis 集团,福特汽车旗下的部分车型也受到了影响,比如2020 至 2024 款的福特翼虎以及 2021 至 2024 款的林肯冒险家。目前,福特已向三星提出了相关反馈,并建议车主在收到召回通知后尽快联系经销商进行维修。
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不少车主对电池安全的关注,并希望三星尽快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三星电子承认,目前尚未找到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案,但福特车主至少会提前收到提醒。如果车辆检测到问题,仪表盘上会出现 " 请立即安全停车 " 的提示信息。不过,奥迪和 Stellantis 的车主目前没有类似的预警提示。
三星作为韩国举足轻重的企业,曾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有着一席之地,然而此次电池召回事件却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落寞的三星
三星涉足动力电池,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在那一年,三星与博世合资成立了动力电池公司SB Limotive,正式进入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并在今后几年里得到迅速发展。
2009年,SB Limotive成为宝马纯电动汽车Megacity的电池供货商,正式进入高端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并在之后开始进军全球市场,把触角伸到世界各个角落。
2015年,三星SDI全资收购了国际领先的电池公司MSBS,并在韩中美欧等地建立了汽车动力电池工厂,之后三星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大大提升,2017年其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2.4GWh,全球排名第五。
彼时的韩国电池厂商不可一世,韩国媒体还曾骄傲宣布:“全球有一半的电动汽车企业都在用我们的电池!”
不过,随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崛起,三星SDI的排名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国际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曾发布2024年动力电池最新统计数据:三星SDI排名第七,装车量为28.9GWh,同比增长0.1%,市场份额为3.7%。
不单单是三星SDI,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整体的市场份额都在呈下滑趋势,2024年1-11月,LGES、SK On、三星SDI装车量均实现了增长,总计装车量达155.6GWh,但市场份额为19.8%,较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节节高升”。2024年共有6家中国企业上榜TOP10,装车量均超2023年全年,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其中,宁德时代以28.6% (289.3GWh)的同比增速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
中韩动力电池的地位逆转,中国本土市场至关重要。近十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1545.1GWh,其中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768GWh,占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73.1%。
不过三星SDI等韩企却并没能吃到这块“肥肉”。2016年,中国工信部发布(第四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包括31家单体企业和1家系统企业,三星SDI、LG化学、SKInnovation、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均未进入目录。
这并不难理解,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时代发展的浪潮前,上层必然会优先把本国企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而非外国企业。
没有补贴和优惠政策的韩国电池厂商很快就失去了价格优势,失去了中国市场。而中国的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却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理想、小鹏、零跑、极氪等用的都是国内的电池。
技术差异
难道三星SDI等韩企的“没落”仅仅是因为外部原因吗?其实不然,中韩企业在不同电池技术路线上的选择也是一大原因。
三星SDI主要以高镍三元电池(NCA)为主,这种电池能量密度高,但成本较高且安全性相对较低。而中国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在磷酸铁锂电池(LFP)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LFP电池虽然能量密度稍低,但在安全性、成本和寿命方面具有优势。宁德时代LFP电池可通过针刺试验不起火,而三星SDI的三元电池在同样测试中3秒即爆燃。
不过,三星SDI等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并没有认输,将本国电池产业的未来押注在固态电池上。
据悉,三星 SDI在2023年完成全固态电池试生产线建设,并计划到2027年量产;SK On正在开发高分子 - 氧化物复合系和硫化物系两种全固态电池,目标是分别于2027年和2029年生产商用化试制品;LG能源解决方案计划到2030年量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不过,固态电池目前投入成本高,技术攻克难度大,难以在短时间内研发成功。因此就目前而言,如果三星等韩国企业今后未能突破新的电池技术,提高三元电池的安全性,想要超越中国企业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