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战役是粟裕罕见打的败仗,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粟裕的责任,可是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就促成了这个结果,不能说是粟裕一个人的责任,而毛主席也没有责怪粟裕,反而顺势成立了华东野战军,并且毛主席还说这可是张灵甫的功劳,这又是为啥呢?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就为了自己的野心搞起了内战,而且蒋介石当时的优势比较多,所以他觉得自己一定会赢得内战的胜利。1946年蒋介石集中了46万大军,准备对华中,鲁南等地发起进攻,而国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就是两淮,并且还有苏中,淮南还有淮北等地。1946年国军的部队已经向淮阴逼近,不过他们通过对沭阳的假装进攻来拖住山野的脚步,不过山野的主力部队已经从沭阳的南边转移了。
当时山野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一是要让苏中与鲁南地区的联系畅通,二是对付从宿迁方向来的国民党,这个时候华中的野战军也在苏中作战,目的就是想要阻挡国民党北进的脚步。华东战场上,粟裕与陈毅各种领导自己的部队作战,这就使得两淮的守备力量不足,从而陷入困境。
国民党来势汹汹,对于华东解放区来说压力比较大,而两淮的局势也很紧张,如果要将华中的兵力集中起来,就需要丢掉几个解放区,可是如果不集中兵力就没有办法打成歼灭战。换句话说,这个丢掉的解放区到底是苏中还是两淮。而且作战方法是各自为战,还是团结起来打敌人呢?
两淮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受到一些人得质疑,虽然我军经历了长期的抗日战争,可是在指挥大兵团的作战上却没有什么经验,因此这个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也是情有可原的。正是这样陈毅与粟裕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觉得只有将自己的阵地守护好,才能够打赢敌人,击毁敌人的计划。
陈毅是山野的司令,他觉得淮南地区是比较重要的,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力比较大,所以他就联系了华中方面,让华中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向着淮南而来。不过这是陈毅自己的想法,粟裕却不这么认为,所以他并不会执行陈毅给出的命令。
粟裕觉得华中野战军去了淮南还是没有绝对把握赢得胜利,因为在这里华中野战军根本就没有群众基础,物资没有办法保证,就更不容易赢得胜利,而且粟裕还担心,如果华中野战军的主力部队都向淮南而去,那么淮北就可能遭到敌人的偷袭,到时候淮南淮北都可能陷入危机,这就不好了。
然后他就给出建议让山野的部队去苏中,在那里开辟战局后,再向淮南而去。由于两个人都各执己见,一时间谁也说服了谁,最后就只能是毛主席来决定。对于他们的争执,毛主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只是用了和稀泥的方法,这还是挺让人意外的。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两淮就这么丢了,不过这并不是粟裕的建议不对,而是陈毅在指挥上出现了问题,而攻克淮阴地区的就是张灵甫的74师,这个时候也体现了张灵甫的军事素养还是不错的。
不过两淮的丢失不可能是粟裕一个人的错,如果不是他不愿意听从陈毅的建议,也就不会有这么个结果,可是用其他角度来看的话,华中解放区可是用无数人的性命换来的,粟裕不想放弃也是情有可原的,并且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想要打赢国民党是不容易得,而这场战役也让华中与山野汇合,从而让毛主席想到了建立华东野战军,对之后的作战可是起到了不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