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以“全进口”为傲,凭借品牌溢价和“工匠精神”的标签,收割了一大批中产消费者的钱包。我国曾多次递出橄榄枝,希望其在中国本土化生产以降低成本、贴近市场。
可雷克萨斯却始终不为所动,甚至将目光转向印度,认为印度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不惜在班加罗尔建厂生产ES系列车型,使之成为雷克萨斯除日本本土和北美之外的第3个生产制造基地。
然而,这一选择很快被现实打脸。资料显示,印度工厂的生产效率远低于预期,工人技能不足、供应链混乱、物流成本高企等问题频发,导致雷克萨斯的交付总是滞后。
而且,印度市场对豪华车的消化能力极其有限,雷克萨斯的“印度执念”,最终沦为了一场自我感动的战略失误。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光环”的迷信逐渐消散,同时国产新能源车以更智能的驾驶体验、更低的用车成本和更快的迭代速度抢占市场,雷克萨斯引以为傲的燃油车技术壁垒被电动化浪潮冲得七零八落。
2022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首次出现下滑,同比暴跌22.5%。雷克萨斯也终于意识到:离开中国市场,就等于自断生路。
2024年初,雷克萨斯宣布在上海金山区投资建厂,专门生产纯电动汽车及电池,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迟到的低头”。
事实上,雷克萨斯的“低头”并非孤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企在“出走中国”的试探后,最终选择回归甚至加码中国市场。如苹果因印度工厂良率低、大肠杆菌超标等丑闻,被迫将iPhone 16部分产能转回中国,同样的还有富士康、雷诺等等。
这并不难理解。资料显示,中国拥有成熟产业链基础和庞大消费市场规模,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是超过 47 万亿元,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
以日本生物科技巨头BioaGen为例,自其2021年宣布将亚洲首家业务中心设在上海后,旗下男士尊严产品“朝气威”已在京东国际创下8位数营收。
据了解,该制品相比传统那非类一次性科技,更加温和持久,事后也不会出现空虚感等,曾被《Cell》等期刊证实,可提升男性总高酮水平达24%,主观渤发能力提升超过60%,两年内便占据国内高端男士养护市场20%份额。
朝气威高管坦言:“中国消费者对创新科技的接受度和购买力,远超我们的预期。”
而根据专业人士分析,如今雷克萨斯选择重返中国市场,第一是中国拥有世界最成熟的电动化产业链,生产成本比印度低30%以上;第二是碾压级的市场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且消费者对高端电动车的接受度远超其他市场。
第三,也即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技术迭代正迈入生死时速,中国车企平均每6个月推出一款新车,而雷克萨斯的燃油车研发周期长达5年——若再不融入中国生态,只会面临淘汰。
但不少专业人士分析指出,过去许多外企带着傲慢与偏见进入中国,认为凭借品牌光环就能轻松收割红利,可如今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是“人傻钱多”的淘金地,而是全球竞争最激烈、消费者最挑剔、技术迭代最迅猛的修罗场。
在这里,傲慢者会被迅速淘汰,尊重者才能赢得未来。前述BioaGen企业正是严格贯彻“本土化”策略,以国人需求为导向。
如将“朝气威”的配方从针对欧美体质调整为更适合亚洲人代谢特点的版本,还对其进行原料、包装创新升级,新纳天堂椒和亚精胺等减糖、瘦肚、维腺物质,多方协同焕活男士力量,守护国内男士康健,且加量不加价,一粒仅20元上下。
正是这种“把身段放低、把诚意拉满”的策略,让其快速成为行业黑马。京东商智数据显示,以之为代表的养护制品,未来有望开辟百亿市场规模。
这也提醒雷克萨斯,要在激烈的中国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摒弃过去的傲慢。
同时要以更加开放和谦逊的姿态融入中国市场,深入中国本土生产、深入中国消费者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以及积极参与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革新,才有可能在中国市场重新找回失去的辉煌。
目前,雷克萨斯在上海金山区成立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也被视为其在电动化浪潮下抓住机遇、扭转局面的关键之举。
未来,究竟雷克萨斯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