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晓露 张爽)据新华社最新消息,截至2月9日11时,四川宜宾筠连山体滑坡已致1人遇难,28人失联。目前,当地正在全力搜救失联人员,搜救排查正有序进行。
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组突发山体滑坡。根据2月9日凌晨召开的筠连县“2·8”山体滑坡灾害新闻发布会,初步研判,本次灾害因近期持续降雨及地质条件影响,造成高位山体滑坡转化为碎屑流,形成长度约1.2公里的碎屑堆积体。滑坡体厚约10米—20米、宽约100米,滑坡方量达到10万余方。目前,滑坡仍在持续。
2月8日四川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山体滑坡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曾理 摄
持续降雨多为地灾诱发条件,特殊地域更使滑坡容易发生在冬春季
“根据现场照片来看,此次地灾的爆点应属于高位崩塌性滑坡,这类灾害突出的特点是势能高、突发隐蔽性强、致灾破坏性大。”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王全才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分析,滑坡发生前的持续性降雨,不仅导致岩体垂直裂缝和其他裂隙、滑面水的渗透软化,致使岩土体抗剪、抗弯强度大幅下降,更因冬、春季节冷热无度、雨雪交替对山体稳定性的破坏作用,都为本就地形陡峭的沐爱镇山区发生滑坡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王全才表示,云贵川交界地区气候、地貌条件都很特殊,前者在冬季常常呈现出冷暖对抗的局面,后者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特别是河流切割和风化作用,形成大范围谷狭涧深的中山地貌。特别是那些高陡风化的脆性岩体,在冬季强烈的风化卸荷及长期降水入渗、反复的冻胀冰劈等因素影响下,一旦遇到气温骤降伴随雨雪等局地小气候,就容易诱发突发性山体滑坡。
未来三天当地有降雨,需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据中国气象局2月9日消息,11日夜间至12日,沐爱镇将出现降雨、降温和大风天气过程。在此天气条件下,对于现阶段的救援工作以及受灾地区群众来说,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表示,降雨会增加滑坡区域的不稳定性,导致二次滑坡或崩塌灾害的发生,需要注意防范。“此外,救援人员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危险区域作业;低温环境会增加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健康风险,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弱者,需注意保暖,防止冻伤和感冒。”
“至于次生灾害方面防范,该类高位崩塌型滑坡完全不同于地震的次生灾害,救援人员对此要扩大视野,多从两方面予以关注,首先对滑坡前缘存在季节性河流的情况,务必要特别注意滑体堵河的问题,一旦河道堵塞、形成临时性堰塞湖,必将对下游地区形成巨大的灾害风险;其次,滑坡源区后壁和两侧高陡临空面处,是发生二次滑坡的高风险部位,救援人员在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另外建议对附近和其他相近地貌条件的区域也要多加关注和扩大排查范围”王全才提示。
对于受灾地区群众,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则提醒,当地居民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山体滑坡后,一些生活设施被破坏,可能发生饮用水和能源困难。如果食用了未经加热消毒的不洁饮用水或生冷食物,易引发食源性传染病,有关部门需重视食品加热问题,并提供充足的清洁饮用水。”
“政府和生活在当地的居民都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在类似季节并有大量降水的情况下,应提高警惕,如果已经发现山体有裂缝发展的情况,要经常巡视,提升群防群治意识会极大降低灾害发生。”王全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