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9日之前,长安深蓝S07智驾版上市,第一次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的车型价格拉下20万,来到了17.99万。
撰稿|吕嘉豪
编辑|周 展
视觉|慢 慢
这不是华为给长安卖什么面子,也不是长安给华为下了什么药,他们共同在传递一个信号:他们要把智驾的门槛给消除,现在开始发力,争取让智驾功能做到人手一份。
Why?
当下市场,能实现高阶智驾车型的渗透率为7.9%,而仅华为ADS高阶智驾的后台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其累计智驾里程突破19.55亿公里,光是春节8天就新增了1.43亿公里。
从这里面能看出两个点:
- 第一个,在低渗透率下样本量已经如此之大,意味着拥有高阶智驾功能的用户越来越依靠,也更加频繁去使用高阶智驾;
- 第二个,一旦渗透率更高,数据量则会是指数级增长,对于ADS这样一套需要大数据样本来支持算法迭代的系统来说,只会升级更新得更快更好,越用越聪明。
在押宝智驾科技会是将来车型的核心竞争力之后,华为和长安忽然之间发现,只有卖得更多,技术才能更好,技术更好,竞争力更强,就能卖得更多。总结出一句话就是,目前的辅助驾驶都不缺供应商,缺的是大的量产项目。
那只要有个办法能让车卖得更多,这就能自然成为良性循环。
那什么办法能让车卖得更多?
便宜!
所以这一事件不仅是改写了原先产出、研发、利润、宣传共计统筹的行业定价逻辑,更是宣告两个企业将一起带着高阶智驾技术以摧枯拉朽之势向“零门槛”迈进,让中国汽车产业的智驾革命已从“精英游戏”转向“全民狂欢”。
但这也不意味着华为和长安不计成本,无脑地去做折扣,S07智驾版搭载的是纯视觉方案的华为ADS SE,没有激光雷达自然成本也下来了。不过硬件的降维需要软件的升维去兜底,华为和深蓝选择通过云端数据迭代,每5天更新一次模型和算法来平衡二者之间带来的影响,所以ADS SE依然将城区巡航、智能变道、离车泊入等核心功能一键打包供应。不负责任的说一句,特斯拉FSD的同款功能,ADS SE仅仅用去它三分之一成本。
别把智驾技术总是和车联系在一起,它的本质是一个软件,普及它的命门实际是一场成本革命,当价格门槛被击穿,技术普惠才能真正实现。
举个例子,如果你还在担心3A大作玩不了,黑神话悟空一步掉八帧?如果4080只要800块,360就能装3060,你早就六根全齐,杀入天宫了。说白了,英伟达的股票还是没跌够,黄仁勋这崽子就没想让显卡普及。
说到这里,不妨再拉上几个友商一起聊聊,毕竟智驾技术不仅仅只有华为一家,其他各位对这个趋势是怎么判断和行动的呢?实际上大家的行动有些可能比华为长安更快。
比如小鹏,此前通过MONA M03车型首次将高阶智驾下沉至15万级别市场,到今天产能还勉勉强强在跟进。比亚迪也将在2月10号晚上带来智驾版的秦系列,想都不用想,又是10万级别的高阶智驾。
你别看比亚迪的高阶智驾一直登不上台面,刚才都说了,不缺供应商,缺大型量产项目,秦系列的销量不必赘述,比亚迪在大样本量的加持之下,智驾技术的追赶只是时间问题。
非常明显,除了华为和长安,市场上已经有不少主流车企也意识到了,2025年是一个应该去消除智驾门槛的潮流年,否则大家辛辛苦苦拼死拼活的研究技术,给产品降价,到头来都没人去用,那不是白干了吗。
最后,放眼未来,门槛再低,当然也不能没有,几万元的家轿满足一下刚需的车型依然还是会有它的市场的,你看连气囊都没有的宏光(参数丨图片)MINI EV不还几万台的卖吗。
高阶智驾的未来就今年而言将会有三大趋势:
- 一方面,10-20万元市场成为主战场,2025年搭载L2+智驾的车型渗透率或突破40%;
- 另一方面,软件订阅模式普及,深蓝S07的“高阶功能终身免费”策略可能引发行业服务标准重构,具体谁家怎么做,我不太好说;
- 再一方面,离开车本身的城市互联将成为新的发展中心,也会成为技术的差异化服务核心,比如华为在深圳机场落地的VPD泊车代驾可以值得参考。
而当过两年,10万级别的车也能有激光雷达了,15万级别的车就没有不搭载高阶智驾的配置的时候,高阶智驾就真正完成了从“选配”到“必备”的质变了。
我还挺希望关于智驾未来的走向能够像长安提出的北斗天枢2.0计划说的那样:智驾的终极目标不是让车更贵,而是让自由出行的权利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