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消费者选择一款新车,除了品牌、外观、舒适性等传统维度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就是是否支持智驾。虽然,如今的智驾与我们认知的“自动驾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智驾的加入,确实提升了不少的驾驶舒适性。
在2025开年,我们看到,不少车企把智驾、智能化作为了今年的核心规划。比如,长安汽车公布了智能化战略,旗下深蓝汽车也是公布了全新的智驾解决方案,带来了包括DEEPAL AD PRO、华为乾崑智驾ADS SE、华为乾崑智驾ADS在内的三大全场景智驾方案,普及全民智驾。
而在2月10日晚间,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也是即将举行,届时比亚迪将会推出多款搭载了高阶智驾的车型。比亚迪今年主要的规划,应该就属于智驾平权,在去年全面降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智驾推广到各价位的车型上。
还有岚图,率先宣布完成了与DeepSeek模型的深度融合,将借助DeepSeek,为用户提供AI智能座舱体验,进一步提升驾驶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此外,岚图梦想家还将推出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新车型,并将搭载智驾的MPV车型价格下探到40万元以下。
同样融合DeepSeek的,还有宝骏汽车,据悉宝骏已完成智能座舱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让AI成为智能出行伙伴。
可以看到,如今的智驾已经迈过了最初“要还是不要”的阶段,各家车企的任务也已经从智驾的用户教育,迈向技术普及的阶段,这从各家的策略也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
搭载智驾的车型,也从之前相对高端的车型,转向入门型车型,让每个人用得起智驾成为了当下各家车企的重点布局。现在时间才刚刚进入到2月中旬,相信接下来,各家车型的相关政策、市场策略也会陆续推出。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技术的前行,政策如何来跟进的问题。当智驾的用户一旦达到足够的数量,那么势必将会触碰到现行政策、法规的上限,如何让法规适配技术发展,也是相关职能部门接下来需要思考的。
当然,对我们广大消费者来说,我们乐于见到国产汽车在智能化、智驾等领域的长足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日本的内燃机技术,引领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脉络;而如今,这个接力棒交到了中国企业手中,中国车企们如何使用智能化技术,来拓展汽车工业的新边界,也是我们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