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邓励代替卢沙野接任新一任驻华大使。
2月6日我国外交部宣布消息,卢沙野大使成为了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而我们的这次调动其实也是对欧盟进行一次忠告。
一、卢沙野大使原来有多猛?
提到卢沙野大使,很多人脑海里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外交风格比较直白、激烈。
比如他一句“还没有国际协议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的主权地位”,就让波罗的海三国破防,一个个跳着脚站出来指责他。
2024年6月26日,卢沙野大使又在讲话中公开说台湾是叛乱政权,把不少台独分子气得跳脚。
其实除了这些比较出名的言论之外,卢沙野大使还有过其他不逊于这些的发言。
卢沙野大使曾经说过,现在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已经到了转变的时候,以后中国的外交工作主要看中国人民满意不满意,根本不需要再看外国人的脸色,不能因为外国人不喜欢就不做了。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要求,现在中国要做的不再是韬光养晦,而是要有所作为。
中国现在的实力已经有目共睹,多年前的中国和现在已经无法相提并论,也无法再避免成为他人的目标,所以中国的外交风格必然发生变化。
卢沙野大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1年卢沙野大使求法国取消访台行程,结果被法国的一位学者邦达兹指责我们是在干涉法国的民主制度,然后我国驻法大使馆立马就在推特上骂了回去,说邦达兹是个“小流氓”,然后卢大使又被法国外交部召见。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卢沙野大使战斗力超强,根本不和西方政客玩迂回婉转那一套,有话就直说,有不满直接怼。
因此我们这次把卢沙野大使任命为新的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自然也有着更深的用意。
二、卢沙野大使履新代表着什么?
对于卢沙野担任新的欧洲事务特别代表一事,很快就在欧洲掀起了一阵波动,外界有不少人都分析认为,中国这么做一定有着特别的用意。
英国《金融时报》就发文称,中国这么做是在对欧洲表达强硬的态度,一位驻华的欧洲外交官向路透社透露:我们还记得卢沙野大使曾经说过些什么,就是那些他对波罗的海三国的言论。
(图片来源:联合早报网)
显然对于卢沙野大使过去的“英勇战绩”,许多欧洲国家还在心有余悸,我们既然做出这样的选择,肯定也猜到了欧洲国家的反应。
只能说明我们的确在用这样一种举动来告诫欧洲国家,接下来我们对待欧洲的态度,大概率就会向卢沙野大使曾经的外交风格那样,比较强硬凌厉。
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之前卢沙野大使的外交风格虽然比较刚硬,但这一切也是建立在对方先释放不友好信号的前提下,我们才予以反击,并非是我们主动找茬。
包括现在的欧洲,在之前的几年里,欧洲对我们来说可不算太友好。
现在随着特朗普上台,特朗普完全站在美国的角度上考虑,丝毫不顾及盟友的死活,也开始对欧洲加征关税,被一些人分析认为可能会让中欧关系缓和。
这种分析当然有道理,然而欧洲国家内部并没有达成完全的一致,有人想要改善对华关系,自然也有人想要通过展现对华强硬来迎合特朗普。
如果我们这个时候选择派遣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的代表,可能反而会让欧洲的部分人士产生误判,认为可以对华强硬来从中国和美国之间谋取好处。
有卢沙野大使坐在这里,就能让欧洲多国掂量掂量:
对华强硬可能会招来中国更强烈的反弹,在美国的关税压力之下,又没有和中国搞好关系,会给欧洲经济带来什么后果?
因此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由卢沙野大使来担任新的欧洲特别事务代表最为合适,这其实也反映出我国这些年来外交风格的明显变化。
三、我们的外交风格正在变化
很多网友自己都能感受出来,原来我们国家的外交辞令一直都堪称滴水不漏。
但是现在我们的外交人员一个个都变得越来越敢说了。
比如2023年11月22日,在联合国举行安理会的时候以色列代表当场对联合国妇女署出言侮辱,立刻就被我国的张军代表打断发言,警告对方放尊重点。
还有我们的耿爽代表在联合国的多次发言中,直接点名美国回怼批评,不再用语焉不详的“个别国家”、“某国”代替,面对美国污蔑我们出手帮助俄罗斯打俄乌冲突,也被耿爽代表严厉回击。
我们毫不客气地指出,要是中国真的出手,现在的俄乌局面早就不是这样了,这一番发言堪称霸气侧漏,然而现场没有一个人敢出声反驳。
卢沙野大使说的非常正确,现在中国的外交风格已经有了新时期的新任务,我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防守阶段,现在有必要主动出击,捍卫我们的利益,让那些向来喜欢颠倒黑白的美西方国家看清楚,时代已经变了。
相信我们的卢沙野大使接下来在担任欧洲特别事务代表的时候,依然能像过去那样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在未来展现出更多代表新时期中国外交风格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