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战斗英雄们齐聚一堂,准备接受党和人民的崇高敬意。



张英才作为二野的代表,胸前挂满了勋章,站在队伍中格外引人注目,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目光扫过台下的英雄们,最后落在了张英才身上,他微微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神情。

“下面有请荣获特等功的英雄张英才同志上台领奖!”话音刚落,张英才稳步走上主席台,毛主席亲自为张英才佩戴勋章,仔细打量着他,然后笑着说:“你比关羽厉害啊!关羽才过五关斩六将,你已经13次立大功,比他还多两次!”



张英才满脸通红,谦虚地说:“主席,这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我一定继续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再立新功!”

实际上,这是张英才第四次和毛主席见面了,而这也是他第九次获得特等功的荣誉,此次是因为他在1948年小张庄一役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张英才成功阻止了敌军的突围和增援,并在随后的总攻中,一举攻占敌14军指挥所,击毙了军长。



特等功是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国家和人民对其最高的荣誉及肯定,而在九次特等功的背后,是九次在生死边缘的徘徊与坚守,也让张英才成为了军中独一无二的传奇兵王。

1925年1月,张英才出生在山西省一个贫苦农家,他的祖上三代都是贫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也让张英才体会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12岁时,八路军的到来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他被八路军的精神深深吸引,很快加入了八路军办的补习学校,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心燃起了抗日的火焰,毕业之后,他毅然加入了八路军队伍,从此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热血与荣耀之路。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阶段,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发起了疯狂的“扫荡”,企图消灭八路军,在佛庙岭的激烈战斗中,张英才所在的特务连担负起保卫旅部的重任,面对日军的猛烈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张英才毫不退缩。



当旅长在指挥作战时,突然遭到日军炮弹的袭击,张英才眼疾手快,瞬间将旅长扑倒,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住了旅长,自己却不幸负伤。

然而,他顾不上包扎伤口,迅速跑到机枪连驻地,通知机枪连前来支援,并与战友们一起为旅部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掩护旅部安全撤退。

这时张英才正式进入大家的视线,由于他作战时异常英勇,张英才得到了旅部的嘉奖,更是被人称为 “拼命三郎” 。



抗战胜利后,张英才在上党战役中又有了出色的表现,他们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北门的城墙根下,在张英才的带领下,全连战士沉着应战,一上午就接连打退了敌人的七次冲锋。

下午,国民党军调来十几门迫击炮对阵地进行猛烈轰击,9连的工事被炸成了一片废墟,但张英才和战友们依然死战不退。

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炮火,最终为大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成功全歼了敌人,张英才也因此荣获了“特等战斗英雄”的奖章,这仅仅是他的第一个特等军功章,而此时他年仅22岁。



而获得荣誉不久之后,张英才又带领9连在吕梁战役中展开殊死的肉搏战,成功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为大部队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战后张英才再次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8年淮海战役中,张英才率领1营接替双堆集外围37团的阵地——小张庄,这场战役之后,张英才完成了9次特等功的极高荣誉。

当时张英才站在小张庄的阵地上,望着远处的敌军阵地,心中早已有了打算,他对身边的战士们说:“同志们,这次战斗关系到整个淮海战役的胜负,我们一定要坚守阵地,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



张英才决定采取一种相对罕见的兵力部署方式,从北面与西面的部队中各自抽调出一个连,以此组建了一支预备队,同时,把为数不多的迫击炮和重机枪安置于侧翼。

张英才表示:“在面临以少胜多的战斗局面时,我们必须秉持灵活机动的应对策略,坚决避免盲目地进行正面硬拼,应该要合理调配有限的兵力资源,预备队能够在战斗进程中依据实际战况,迅速投入到关键的战斗区域。”



果不其然,这一整套兵力部署方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我方的战斗效能,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获得了战斗的胜利。

12月2日,战斗正式打响,敌军用坦克开路,向1营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张英才站在阵地上,冷静地指挥着战士们抵御敌人的攻击,他对身边的机枪手说:“打坦克后面的步兵,不要浪费子弹。”机枪手们听从指挥,准确地打击着敌人的步兵,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然而,敌人的进攻并没有停止,反而调来了更多的炮火,对1营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击,张英才的左肩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他身边的战士们看到他受伤,纷纷劝他下去包扎,但张英才坚决不肯,他说:“我不能离开阵地,这里需要我。”

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敌人的坦克已经冲到了阵地前沿,张英才看到情况危急,果断命令爆破组出击,他对爆破组的战士们说:“你们一定要把坦克炸掉,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张英才的伤口越来越严重,但他依然坚持在阵地上指挥战斗,他对战士们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住,胜利就在眼前。”

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士气高涨,战后,张英才因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再次被授予特等功,这是他第九次获得特等功,也是他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

不仅如此,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张英才先后执行了200多次作战任务,全部胜利完成,如此耀眼的成绩也让他荣获了九次特等功,这在四百万解放军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上,张英才作为二野代表发言并在最后致谢词,这是英雄中的英雄,勇士中的勇士。



张英才之所以能够成为“兵王”,九次荣获特等功,离不开他勇敢、智慧与坚韧的品质,张英才在战斗中展现出的钢铁般意志,不仅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赞誉,他的事迹,成为了全军战士们心中的传奇。

毛主席爱才惜才,很重视像张英才这样的功臣,而张英才也和毛主席见过四次面,或许当张英才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候的场景,也会感慨万千。

在新中国成立那年,张英才作为二野的青年代表,被选中参加“第二届世界民主青年代表大会”,在出发前,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了代表团成员,这也是张英才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张英才的名字和籍贯,接着笑着点了点头,说:“名字很好听,人也很精神,山西是个好地方,出过很多英雄豪杰,你也要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 张英才坚定地说:“我一定不负主席的期望!”

而就在张英才参加完国际会议后,马上收到了毛主席亲笔签名的请柬,邀请他参加毛主席的家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在中南海,毛主席再次接见了张英才。

毛主席问:“张英才,你在部队里表现怎么样?” 张英才回答:“报告主席,我在部队里一直努力工作,争取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



毛主席关心张英才是否有什么困难,张英才说:“没有困难,主席,我一定会完成中央给我的任务。” 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两次见面让张英才内心深受感动,而仅仅过了一年之后,在1950年国庆节前一晚举行了宴会,毛主席在宴会开始后,端着酒杯挨桌敬酒。

当走到英模代表这一桌,工作人员介绍二野的战斗英雄张英才时,毛主席笑吟吟地问道:“张英才,你最近怎么样?” 张英才郑重地向毛主席敬了个军礼,说:“报告主席,我一切都好,谢谢您的关心。”



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不需要再去打仗,但张英才并不想休息,当毛主席问到他今后有什么打算的时候,张英才说:“我想继续在部队里工作,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 毛主席说:“很好,年轻人就要有这种志向。”

而最后一次见面,就是在1950年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了,张英才此时再见到主席,是从他的手中接过荣誉奖章,此时,他终于完成了主席对他的期望。

在张英才晚年,他继续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张英才的子女们也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人们常言“虎父无犬子”,张英才的三个儿女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为新中国的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张英才的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军人血脉,毅然参军,他凭借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流利的英语,担任了联合国驻柬埔寨的军事观察员;二儿子则选择了翱翔蓝天,他从空军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一级飞行员。

小女儿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她跻身军事领域,成为了我军历史上几位“第一”女性——首位女作战指挥研究生、女作训参谋,更是野战部队装甲团女副团长,她的论文《论一体化指挥》甚至受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高度评价,钱学森亲自回信,对她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7年7月13日晚,这位曾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兵王”张英才安详离世,享年93岁,他的离去让无数人感到悲痛,但回顾张英才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来者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中国人大网,《张英才:曾三次获“特等战斗英雄”称号的代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