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几天前,我接到了老妈的电话,她问我今年暑假是否还打算带他们出去旅游。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这种情况在我家并不少见。自从几年前开始,每到暑假,我都会带着父母、三姨和老家的邻居二奶奶一起外出旅游。我不仅包了所有费用,而且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回报他们当年对我的恩情。在我们家经济困难的时候,正是三姨和邻居二奶奶伸出援手。他们的帮助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这个经历让我深受感动。生活中真的是太不可预测了。每每想到那段艰难时期,我心里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借钱的时候,那种无助和屈辱的感觉,我不愿再经历第二次。
咱们淄博这片山坡地上,有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穷得叮当响,老天爷也不作美,村里人勉强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种不了啥值钱庄稼,村民就靠刨几亩薄地过活,年年盼着老天给个好收成。
家家都过得紧巴巴的,种点粮食不够吃,全靠圈里那几头猪顶着。可是连猪草都不够喂,猪养得瘦瘦巴巴的,日子过得真是紧巴得很。
我哥比我大九岁,虽说咱家人口不多,可日子过得实在够呛。俺娘身子骨不好,31岁才生了哥哥,40岁才有了我。她干不了重活儿,身体一直不见好,50岁以后更是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家里的担子就都压在了爹肩上。就这样,一家人天天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
等哥哥初中毕业后,他刚找到工作,挣的钱勉强够自个儿用。爹娘就跟老牛似的,白天在地里刨食,晚上还得喂猪。记得清清楚楚,娘那小身板根本抬不动一担猪食,只能一桶一桶地往猪圈里端,每次得缓好一会儿才能喘过气来。全家就靠爹娘这么苦干,供哥哥上了大学,我也考进了高中。
我上高二那年,哥结婚了。家里虽说穷,可还是东挪西借给哥哥操办了个像样的婚事。没多久嫂子就怀了孩子,家里的日子更是捉襟见肘,爹娘只好四处借钱度日。
这时候,有人就劝爹娘让我别读了。说我一个姑娘家,读那么多书也是白费,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人。他们觉得我赶紧出去打工,能给家里贴补点是点。还说大学哪是那么好考的,尤其是文科班,一个班就那么几个能考上,大部分最后还不是得回来种地。
爹娘压根不听这些话。他们就认定一条路:要想过好日子,就得让孩子上大学。外头人说啥都不搭理,觉得教育孩子天经地义。他们总说,只要闺女有这个本事,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
等到高三上学期,爹病倒了,地也种不了,只能专心养猪。可就算这样,我还是考上了本科,被山东经济学院录取了。
那年是1998年,我们班60多号人,就5个考上大学。这消息传遍了村子,爹娘成了村里的热门话题。记得娘天天抱着我那份录取通知书到处显摆,笑得见牙不见眼。
白天他们看着挺得意,可到了晚上,愁容就上了脸。学费成了最大的难题。我报的法学专业,一年要3600块钱,可咱家一个月才挣4000来块。这点钱得养活一大家子,还得管爹娘的药钱,连日常开销都紧巴巴的,哪来的钱交学费?
他们以为我睡着了,就在隔壁屋子小声商量学费的事。其实隔着墙我都听得一清二楚。这才知道家里就凑了300块钱。可算上学费和生活费,至少得5000。剩下那4000多,可真是愁死人了。
爹娘一宿没合眼,我也躺在隔壁屋里睁眼到天亮。知道家里不富裕,可没想到穷成这样。
第2天, 我照常去猪圈帮忙。这天娘打算去找村里关系好的借钱。那会儿村里人家差不多都这样,有的比咱家还穷。娘跑了一天,才借到三百块。看着爹娘愁眉不展的样子,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夜里头,我躲在墙根底下,听见爹娘小声商量。爹想领我去城里找爷爷,娘却直摇头。她说爷爷向来不管咱们这些穷亲戚,再说现在他那点退休金都给小姑打理着,八成是借不上钱。爹叹了口气说:"咱就是去借,又不是去要,写个借条,等闺女上了大学,卖了猪就还钱,总得试试看。"
我这辈子就见过爷爷一回,那会儿我还是个小不点儿。爷爷是个当过兵的老干部,早些年就跟奶奶分了家,又找了个城里媳妇。他对老家的亲戚根本不管不问,连他自个儿的老子,也就是我那老爷爷,病了住院都是我爹四兄弟轮流照料,直到老人家走。四兄弟都是奶奶和老爷爷拉扯大的,跟爷爷压根没啥来往。他是个吃公家饭的,日子过得舒坦,跟小女儿住在一块儿。小姑在厂里当官,腰板硬着呢,比我们这些种地的强多了。
娘收拾了一堆山里的土特产,跟爹坐了大半天客车进了城。爷爷已经八十三了,我头一回见他,就觉得新鲜,他跟我爹长得就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
那天头回见小姑,她笑得跟蜜掺的似的,一口一个"哥"叫着,又是泡茶又是拿点心。爹跟爷爷也聊得热火朝天,说起老家的事儿,爷爷还连连点头。瞧这架势,我心里的石头都快落地了。
第二天吃完早饭,爹支支吾吾地开了口,说闺女考上大学了,就是还差四千多块钱学费,眼看着就开学了,能不能借点钱,等卖了猪就还,还能加点利息。
一提到借钱,小姑脸上的笑容就跟退潮似的退了下去。她还是笑着,可那笑容跟刚才比,就像隔了层窗户纸。她耐着性子听完,眼神却飘忽起来...
最后她笑着说:"哥,你可能不知道,爷爷那点退休金也就够日常开销。老人家年轻时吃了不少苦,现在总算能享享清福,钱都用在自个儿身上了。我呢,一个人带着孩子,日子也不宽裕,虽说在城里,可实际上跟你们农村差不多。要不你再想想别的办法?"
这话听着就不是个滋味儿。爷爷可是打过仗的老干部,早在解放前就入了党,身子骨硬朗得很,平时也不生病,就喜欢吃吃喝喝,工资根本花不完,咋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出来?这不是明摆着看不起农村人吗?
我看爹急了,又说了一遍是借不是要,保证按时还钱还利息。可小姑就是笑着说没钱,爷爷在旁边一声不吭,任凭小姑把话说绝了。
我心里头沉甸甸的,明白小姑是怕我们还不上钱,可她明明知道咱老家有多穷啊。
爹领着我灰溜溜地走了。临走时小姑给了两百块,她出了一百,爷爷出了一百,就当是给我的升学礼了。
回到家,我看见爹偷偷抹眼泪,知道他是被爷爷小姑的绝情给伤透了心。后来爹跟我说,他真没想到亲爹亲妹能这么狠心,连一分钱都不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