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寒潮,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据台湾各县市消防部门统计,8日凌晨零时至晚间9时,岛内共有78人疑似因强烈寒流猝死,其中台北市有11人最多,其次为屏东10人、台南9人,死者大多为年长者。台中当地接诊心脏骤停送医的患者中,最年轻者为54岁。


当地医疗部门指出心血管、慢性病患者,嗜酒抽烟民众均为高风险人群,需要警惕气温骤降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去年12月中旬至年底,岛内共计587人疑似因寒流突发院外心脏骤停。寒流,是一种海水运动方式,即海洋上从水温低流向水温高的地方的洋流。寒流绝大部分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使经过的地方降温减湿。

世界上最强大的寒流是环绕南极洲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

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寒潮,作为一种强冷空气活动,不仅带来气温骤降,还常常伴随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寒潮带来的低温使空气干燥,导致呼吸道黏膜变得脆弱、易破裂,为病毒入侵提供了机会。同时,寒冷刺激使呼吸道局部血管收缩,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削弱了机体的防御能力,导致感冒、气管炎、哮喘等疾病高发。

心血管病患者对寒潮尤为敏感。低温刺激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需氧量增加,容易引发心肌梗塞、心绞痛等严重心血管疾病。据统计,约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气下病情容易加重。

寒潮引发的剧烈气温变化容易诱发关节痛。气温骤降导致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变差,关节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引起疼痛和运动障碍。冬季日照时间短、气温低,容易使人情绪低落,特别是对于原本就有抑郁倾向的人群,寒潮天气可能加重心理疾病症状。

通过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轻寒潮、寒流带来的健康风险,平安度过寒冷的冬季。

1. 保暖防护: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注意头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2.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3. 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格外注意防范寒潮影响。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4. 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室内活动,增加日照时间,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5. 科学御寒:避免采用喝酒等方式御寒,泡脚水温不宜过高,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