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襄阳市卷烟厂,有一支班组以创新追求和卓越的成绩,连续3年荣获红旗班组称号,他们就是该厂制丝车间生产2班。

这支团队以党建为指挥棒,以人才培养为和谐和弦,以技术创新为激扬旋律,共同演绎着一曲动人的高质量发展“生产乐章”。


智能化的生产车间。骆毅摄

点亮“红色引擎”,奏响发展“主旋律”

在制丝2班,党建不仅是精神灯塔,更是行动指南。

通过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等活动,不断强化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党员们以身作则,成立党员责任区,在技能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中关怀群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深刻内涵。

“咱们班里谁有基础病,谁心脏搭过桥,我都一清二楚!”制丝2班班长笑着说道。这归功于车间的“疾病记录手册”,上面写着每一位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此外,医疗箱里还准备了相应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面对班车路线不合理等实际问题,班组不等不靠,多次协调优化调整,最终确定一条让每位员工都满意的路线。做到了大问题,上报协调解决;小问题,现场即刻解决。

班组还将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每年推进两个攻坚克难项目,持续优化防差错技术,确保安全生产无死角。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智丝行”党支部,让党旗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

搭建“成长舞台”,共创团队“和谐曲”

制丝车间的发展历程中,面临着人员结构变化的严峻挑战。党总支书记深谙此道,“在老厂,车间有203名员工和2条生产线,搬迁至新厂后,生产线增加到了3条,但员工数量却减少到了146人。退休潮仍在持续,这个月还得退休两三个呢。”他说。

应对人员短缺问题,培养新型复合人才迫在眉睫。为此,车间为新进员工提供了完善的“双师制+双轨制”人才培养通道。


为新员工安排成长导师和业务导师,帮助新员工成长。袁帅摄

每周高级技师为青年员工培训授课,同时引入“翻转课堂”的举措,青年员工自己学、自己讲,强化技术技能。

“现在‘操维一体化’,又能操作又能维修,把我放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干好!”制丝2班丝线组长自豪地说。

让年轻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挖掘青年员工的才能,从“让我做”变成“我要做”,营造班组内“比学赶超”的氛围,充分发挥每位青年员工的技能技术优势,让每位员工在“成长舞台”上发光发热。


班组以劳模工作室为依托,成立了创新团队,定期分享创新思路。 袁帅摄

舞动“智慧之翼”,演绎生产“新旋律”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制丝2班,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行动自觉。他们深知,只有不断鼓励创新、搭建创新平台,车间的发展才能持续焕发活力。

“我一直觉得,创新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制丝2班一名青年员工说道。他积极响应班组号召,投身于科技创新工作之中。

针对残次烟支回收这一难题,他深入思考、刻苦钻研,最终带领团队完成了《剥烟机残次烟支二次回收装置研制》项目,并荣获襄阳市QC质量改进一等奖。


班组定期举办创新课堂,激发职工创新思维。 袁帅摄

此外,班组还荣获襄阳卷烟厂QC发布二等奖,3年内撰写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彰显了班组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雄厚实力。

班组积极引导青年人才参与到科技项目中去,让他们在项目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通过参与项目,青年人才深入了解了车间设备和工艺,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助力班组的高质量发展工作。


老员工为新员工讲解烘丝机使用原理。 袁帅摄

党建引领明方向,育才创新显担当。制丝车间生产2班班长表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为车间创新技术提供不竭动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别书凡、张炎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