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青网报道,近日,一天内,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新”了很多大动作:签令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恢复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谈,声称美国将“接管”加沙。同日,特朗普政府官员还表示,该政府计划很快对联邦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裁员。这距离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仅过了半个月。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期签署总统备忘录,决定重启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内对伊朗实施的“极限施压”系列举措,包括寻求将后者石油出口规模打压至“零”的措施,以此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特朗普当天在白宫会见到访的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之前签署这一备忘录。他还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并禁止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资助。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近日在会见多国驻伊朗大使时表示,战争不符合伊朗的利益,伊朗不寻求拥有核武器。要核查伊朗是否在发展核武器是一件容易的任务,之前核查人员每次都能如愿赴伊朗展开核查,他们今后也可以继续进行核查。就美国近日表示将重启对伊朗“极限施压”,佩泽希齐扬当天表示,有很多办法可以化解美国的目标。伊朗可以通过管理好资产,并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来化解制裁的影响。



佩泽希齐扬(资料图)

不到2天的时间,美财政部就发表声明称,伊朗财政高度依赖石油收入,所以美方决定对伊朗石油工业实施新的金融制裁,以阻止伊朗拥核。声明还指出,这次制裁的对象包括每年向中国运送数百万桶伊朗原油的个体和实体。也就是说,这次美国阻断伊朗石油对外出口的做法,将对中伊石油合作造成直接冲击。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政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伊朗核问题,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他的政策目标明确,既要遏制伊朗的核发展,又要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影响力。特别是在2018年,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特朗普就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制裁,全面打压伊朗的经济,并试图通过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来达到战略目的。美国不仅施压欧洲和其他国家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还通过金融制裁封锁了伊朗的外汇收入渠道,使得伊朗在全球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几乎被冻结。

可以说,特朗普的表态非常明确,那就是打压伊朗,不许伊朗拥有核武器。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已经长达40多年,长期制裁下,伊朗经济困难,对外出口主要是石油,这也是伊朗重要的财政收入。本身伊朗国内就有不少亲美派,加之伊朗货币长期严重贬值,对政府不满的人很多,如果能打压伊朗石油出口到零,那必然重创伊朗政府,届时内外联合,未尝不会对伊朗产生严重影响。



贸易(资料图)

伊朗总统莱希公开表态,宣称伊朗无意谋求拥有核武器。他特别指出,伊朗国内关于发展核武器的一些声音并不代表伊朗的总体立场,因为这些主张,违背了伊斯兰教义中严禁杀害无辜民众的基本原则。然而,这一表态迅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也引发了诸多猜测,那么这究竟是伊朗的战略转向,还是仅仅是为了缓解外部压力的权宜之计?佩泽希齐扬在外界眼中属于温和派,他的当选一度被解读为伊朗欲与西方缓和关系的信号。

不过,佩泽希齐扬虽然是总统,但伊朗的最高决策权还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里。此前伊朗也不是没做过类似表态,但美国都没当回事。这次特朗普会买账吗?难说得很!而且,伊朗国内的情况也很复杂。佩泽希齐扬被视为温和派,他上台后一直把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但伊朗国内的“强硬派”一直主张拥核,佩泽希齐扬这次的表态,估计也是为了压制国内的反对声音。

但伊朗的这一决策背后,或许有着更为复杂的考量。一方面,伊朗深知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如果与美国进行正面的军事对抗,伊朗将面临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的崩溃。在这种情况下,放弃拥核,寻求与美国的对话和谈判,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也是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伊朗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国际社会对其的制裁压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现在的伊朗,其实没有那么豁得出去,这从他们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上的表现就能看出来。美国这些年的制裁措施,以及这两年发生的一些战事、疫情等天灾人祸,都是伊朗经济发展面临的阻碍。出口石油,就是他们不多的赚钱门路之一。美国预估,2023年,伊朗石油出口获得了530亿美元,2022年是540亿美元,2024年的石油产量则超过了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收入更不用说。所以现在特朗普一声令下,誓言斩断伊朗的石油生意,影响不容小觑。



石油开采(资料图)

前不久,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赶赴莫斯科,跟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会谈,签署了《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俄伊深化战略层面的协作,也算是“抱团取暖”,美国施压逼迫愈甚,伊朗就越是会进一步靠近俄罗斯,而且在石油贸易层面,俄罗斯有充分的应对西方制裁的经验,某些方面可以对伊朗提供支持。总而言之,温和派的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既希望美国能够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又难以放弃“核计划”这张战略底牌,而美国缺乏实质性的让步诚意,导致伊核问题陷入僵局。



伊朗核设施(资料图)

伊朗的“不拥核”承诺,究竟是战略伪装还是真诚让步?随着伊核协议“日落条款”到期临近,2025年或成决战之年。专家警告:若特朗普坚持绞杀政策,可能迫使伊朗铤而走险;而佩泽希齐扬的开放姿态,或许是避免战争的最后窗口。正如德黑兰街头涂鸦所写:“我们用古兰经对抗原子弹,但手中的导弹已瞄准宿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