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反电诈行动的重压之下,缅甸的网络诈骗产业正悄然经历着一场转型与迁移。随着泰国果断切断了电力与燃油供应,原本集中在边境地区的电诈园区开始向缅甸内陆腹地转移,其中包括了首都仰光在内的主要城市区域。



园区物业通知各大园区公司负责人解散撤离消息,事发突然很多管理要求立刻注销工作飞机销毁电脑资料。有部分偷渡人员不方便离开的,都躲到当地村里避风头,确实是有收到这类通知,很多公司撤离动作很快。





缅甸军方发言人佐敏吞也发表了坚决的态度表明:政府正在与国际社会展开深度合作,致力于根除这一危害全球的犯罪产业。

在最近的一次行动中,军方成功解救了61名外籍人员,其中包括39名中国公民,这些人此前被强迫在妙瓦底地区的水沟谷和KK园区从事诈骗活动。佐敏吞强调,打击行动已经扩展到掸邦中部和东北部等多个区域,显示出军方打击犯罪的决心。



然而,打击成效与实际局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来自掸邦的最新情报显示,在孟崖、当阳、孟休、万海等地区,电诈产业不降反增。这些地区分别受到政府军、民兵、佤联军和北掸邦军的管控,复杂的地方势力格局使得统一行动变得异常困难。



更令人忧虑的是,电诈产业正在向城市中心渗透。有IT业内人士披露,已有组织在仰光的缅甸资讯通信园区设立了大规模的诈骗操作中心,配备了数百台电脑的服务器系统。这种向都市区域的转移显示出诈骗集团正在升级其作案手法,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来掩护其犯罪活动。
一位缅甸居民的亲身经历道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在半年前因信任对方使用缅语交流而被骗取了1500美元,尽管向有关部门投诉,但至今未能追回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诈骗信息依然持续不断,这种状况让许多民众对未来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自2021年缅甸局势发生重大变动以来,政治动荡与社会失序为电诈产业提供了生存土壤。犯罪分子精准地利用了安全漏洞和法律真空,在各地建立起了完整的诈骗生态系统。高额利润不仅吸引了地方管理者的默许,还为当地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使得这一产业形成了自我维系的经济循环。



要彻底根除电诈产业,需要各方力量的协同努力。这不仅需要军警力量的强力打击,更需要国际社会的紧密协作,同时还要解决根源性的社会经济问题。在短期内,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电诈产业可能会继续呈现出分散化、隐蔽化的特征,这对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