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旅游团自2月10日起可免签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梓
“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是我去过的国家中第一个让我感受到物美价廉的地方。”英国旅行作家劳伦·朱利夫在她的旅行博客上写道。2011年,朱利夫开始了她的环球旅行之旅。从东欧的短途旅行开始,她逐渐适应了背包客的生活,并决定前往亚洲“迎接更多挑战”。
据朱利夫回忆,她的第一次中国之旅令她“目瞪口呆”。“在中国各地旅行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的一切都如此物超所值。中国的多样化景观和美食……这个国家绝对令人着迷。”
最近一次访问中国后,朱利夫兴奋地分享道:“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这依然是一次性价比极高的旅行。我建议你把‘2025年去中国旅游’列入你的计划。”她说,游客既可以选择花大价钱享受奢华体验,也可以通过做足功课,精心挑选实惠的食宿方案,探索这个“无须巨额花费就能探索的最有趣、最多彩的国家之一”。她鼓励大家抓住中国优化免签政策的好机会,“做好准备,以开放的心态出发,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旅行服务的增长最为显著。“中国游”的热度持续上升,推动了中国服务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2024年,中国的旅行服务全年进出口额达到了205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1%,成为服务贸易中的第一大领域。
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的政策措施,包括240小时过境免签、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以及扩大海南免签入境人员范围等18项措施,不断优化过境免签和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这些政策带来的积极效应日益明显,使得外国游客能够更加轻松地访问中国,“说走就走”的旅行方式让“中国游”市场愈发火爆。在中国各地,外国游客的数量稳步增加。继“City不City”之后,“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为了外国社交媒体上的新潮流热词。据统计,2024年中国出入境的外国人数量达到了6488.2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82.9%。
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和媒体开始通过“中国游”这一窗口关注并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真实面貌。在油管和TikTok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以“China Travel”(中国游)为标签的视频备受欢迎。
“对于英国游客来说,免签政策是个好消息。”英国Stubborn Mule Travel旅行社创始人利迪·普莱森特告诉英国《独立报》。她提到,以前每位想去中国的旅客,包括儿童,都需要亲自前往中国驻伦敦使馆申请签证,这既耗时又费钱。“现在,免签政策将会鼓励更多人预订前往中国的旅行。”奥德利旅行公司中国区产品经理劳伦·科波拉也注意到,旅客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增长。“我们收到了许多关于中国的咨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不少。客户们非常关心在新的过境签证规定下,他们能够访问哪些地方。”
美国彭博社、英国《镜报》、新加坡《联合早报》及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不仅使国内的文化旅游产业更加活跃,还增强了其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这种开放促进了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人员往来,为企业间的跨国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并进一步提升了吸引外资的能力。随着免签范围的扩大,预计未来中外在文化、学术、科技等多领域的交流项目也将增加,展现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且自信的中国形象。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耀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中国通过单边开放应对逆全球化的挑战。今年春节期间,入境中国的游客数量显著增加,不仅创造了消费亮点,也显示了中国开放措施初见成效。“让更多海外游客亲眼来看中国、了解中国,长远来看,这对贸易和投资都是有益的。”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持续优化免签等一系列便利化政策逐步实施、取得良好效果,新一轮的优化政策和开放举措正在筹备之中。
全球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认为,中国的单边开放政策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还将惠及全球。“如果中国变得更加开放,就会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与中国进行贸易,进而带来更大的繁荣。”
“中国无疑是个观光的好去处。从小我就梦想着能亲眼看看中国的长城。”朱利夫回忆道。她描述自己第一次见到长城的经历,“那是一个一月份阳光明媚的日子,我看到长城蜿蜒远方,心中充满了幸运之感,能够亲睹这一世界奇迹。”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