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血液中心副主任杜思颖、成分献血科医护人员及众“热血好友”
(通讯员 肖莉娇)“今天我兑现了献血到退休的承诺,特别地自豪!”1月24日早上不到八点,定期献血者冯享根来到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走进熟悉的机采室,捐献血小板。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天是他60岁的生日,按照我国法定最高献血年限,这意味着他最后一次参与无偿献血。
将献血当事业,24年“热血”不停歇
冯享根是武汉市丹水池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作为一名有着36年党龄、26年军龄的退役军人,他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从未停歇。230次献血、7.28万毫升献血量、让约370位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冯享根24年的“热血”印迹。
冯享根第230次无偿献血,也是他的最后一次献血(肖莉娇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献血都快25年了,”1月24日,顺利通过体检初筛后,第230次坐上采血椅的冯享根,回忆起与无偿献血结缘的日子。2001年,他的一位朋友因左大腿意外受伤导致动脉大出血,急需输血治疗,当时医院血液库存不足,情况十分危急,好在及时调来了血才保住了性命。目睹了整个救治过程的冯享根第一次认识到血液对拯救生命的意义,当即决定加入献血队伍。
冯享根的献血之举始于偶然,但在他看来却是命中注定。“我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从小他就教育我要行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受父亲的影响,家国情怀早已如同一颗种子,深深融入冯享根的血脉之中,生根发芽,因此献血救人这件事也顺理成章成为了他内心牵挂的“大事”。2001年起,只要遇上献血车,他就毫不犹豫停下脚步挽起衣袖,献出热血。
2011年,冯享根接到了武汉血液中心的电话,得知和他相同血型的患者需要血小板后,他立刻赶去献血。了解到成分献血的间隔期更短,参与的频次更高,2012年3月,冯享根开始定期捐献血小板。这时的冯享根已经把献血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了,他时刻准备献血挽救患者生命,希望挽救更多和战友一样急需用血的病患。
以宣传献血为己任 感召他人加入爱心队伍
熟悉冯享根的人都知道,他不仅自己献血,还把献血宣传也看作是献血事业的一部分,是大家公认的热心、称职的无偿献血宣传员。每当献血淡季,冯享根会在街道组织的应急团体献血中带头献血,工作之余他也会向战友、朋友、同事及辖区内的单位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知识。2018年,他加入了秦义无偿成分献血感召队。6年来,身为副队长的他,不仅经常和队员组团献血,还将感召身边人定期献血作为责任和义务。
有人担心献血对身体有影响,冯享根就现身说法,“你看看我就是最好的证明,献血这么多年,身体还是很棒,每次献血前的体检都是一次通过。”冯享根坦言自己宣传的方式从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以无偿献血保持着健康的生活方式,给周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能捐献高质量的血液,冯享根始终保持着在部队时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不仅早睡早起,清淡饮食,还坚持每天步行12公里上下班,风雨无阻。“很多人都说我年轻,看起来不像60岁的人,询问我原因,我说这得感谢无偿献血,让我收获了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还赢得了一群热血好友的支持与相伴!”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在冯享根的带动下,身边有百余位爱心人士加入热血大军。
热血相伴“最后一献” 满怀对献血事业的深深眷恋
冯享根的“热血好友”陪伴他“最后一献”(肖莉娇)
1月24日当天,曾被冯享根感召献血的好友们也不约而同“热血相聚”于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陪他“最后一献”。
“感谢冯队长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无偿献血事业,为大家做出了表率。”第249次献出热血的队长秦义难掩内心的激动心情,他说,冯队长是感召队中首位献血“荣退”的志愿者,今后大家会以他为榜样,将无偿成分献血坚持下去。
“老冯是我捐献血小板的引路人,今天特别荣幸接过了他的献血接力棒热血前行。”冯享根的战友、同事,武汉市丹水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建峰第45次献出热血,他说从“红色”军营保家卫国到捐献“红色”血液挽生命,这是作为军人的他和冯享根共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沿着“老冯”的爱心足迹,自己也会将献血坚持到退休,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我也想和冯主任一样,拥有健康的体魄,我献血,我快乐,我年轻!” “85后”青年、武汉市丹水池街道经济发展办主任万华杰今天第14次献血,他说参与献血的这一年多里,生活不仅更自律了,还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下个月,我的工作也即将到龄退休,但身份的变化不会改变我对献血事业的热情,只要无偿献血需要我,我随时站出来。”面对即将结束的热血生涯,素来铮铮铁汉的冯享根也禁不住泪花闪烁。那泪光中,有着对过去24年献血经历的深深眷恋,更饱含着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无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