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界报道,欧盟将针对所谓立陶宛遭受的“经济胁迫”,重启其在世界贸易组织(WTO)针对中国的诉讼案件。欧盟委员会当天声称,已要求日内瓦的贸易法庭恢复审理此案,从而结束了过去一周关于其是否会让该案件失效的种种猜测。2022年初,欧盟替立陶宛出头,诬告中国针对其成员国采取所谓“歧视性贸易”做法,向WTO提起诉讼。中方当时则明确表示,中方一贯按照规则行事,“提醒欧盟方面明辨是非”。两年后的2024年1月底,欧盟以“技术原因”暂停了与中国的WTO诉讼程序。
2022年1月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诬告中方有所谓“歧视性贸易做法”。欧盟当时还认为,中方的所作所为对立陶宛,以及其他出口商产生了所谓的负面影响。当然为了壮声势,欧盟还高呼自己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中国的“罪行”。但两年之后,欧盟却又以所谓“技术原因”决定暂停诉讼。当然欧盟不暂停也没办法,因为所谓“确凿证据”根本经不起推敲。而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递交第二批证据的时候,也依旧没有中国直接主导相关行动的证据,为了避免自己陷入被动局面,欧盟才选择暂停。
冯德莱恩和特朗普(资料图)
按照规定,如果在今年的1月24日,欧盟不要求恢复诉讼,那么这起案件就自动作废。结果临到时间点,立陶宛不干了,开始频繁向欧盟施压。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喊话欧盟委员会“不要放弃”,继续推进诉讼程序。他声称:“我明白提出证据并加以证实并非易事,但这肯定在欧盟委员会的能力范围内。”立陶宛前任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则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讽刺欧盟,指责后者不等待官方裁决就先一步退出战场,认为欧盟的做法十分“窝囊”,默许中国“欺凌”成员国的行为。
其实在特朗普胜选之后,欧盟就在思考如何同这位强人领袖搞好关系。起初,欧盟认为自己只要能高举“抗中”这杆大旗,特朗普就不会对自己过于苛刻。这样即便特朗普不在意“价值观外交”,美欧仍然可以找到共识并且继续合作。然而,“二进宫”的特朗普,目前正面临着拜登留给自己的一大堆烂摊子,而中美贸易战又已经实质性失败,因此特朗普果断选择将“镰刀”挥向盟友,无论欧盟如何哀求,特朗普都不为所动,这让一开始还心存幻想的欧盟高层感到头皮发麻。
冯德莱恩(资料图)
表面上看,欧盟是在对抗中国,帮立陶宛出头;实际上,他们是在求饶,是在向特朗普求饶。之前,特朗普就多次要求欧洲国家,提高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到5%,特朗普竟然公开表示,不确定是否应该继续向北约投入资金,并计划从欧洲裁撤2万美军,占驻欧洲美军的五分之一。欧洲国家自然知道,特朗普这是以此向他们施压。但以特朗普的一贯秉性,和他长久以来的执政主张,欧盟还真不敢赌。
如果欧盟真的有证据,他们在WTO能不拿出来吗?过去两年,欧盟对中国可是相当强硬的。这只能说明,人家确实没底牌啊,立陶宛苦苦相逼,除了让欧盟其它成员国对他们生厌,还能有啥效果。其实,关于中美之间的关系,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看得才是最透彻的。当地时间1月22日,黄循财总理表示:中美之间其实有巨大的依存性,就目前的情况看,美国主动与中国全面脱钩的风险并不高。因此,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盟国家,现在对中美关系都是很有信心的。
立陶宛(资料图)
在中国与立陶宛交恶之初,欧盟27国外长便曾举行过一次非正式会议,聚焦如何应对中国对立陶宛的贸易制裁。欧盟成员国寻求减缓中立两国之间的冲突,但没有提出实质措施。会后,时任欧盟外长的博雷利坦言,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欧盟成员国明确表达了对立陶宛的声援,并讨论了如何积极推动局势缓和,但并没有明确的支援措施。这句话翻译一下,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欧盟愿意对立陶宛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中立两国关系在2021年遭遇滑铁卢,因为这一年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办事处”的名义,在维尔纽斯设立办事处。中立两国已经在苏联解体后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而中立外交关系的基础,就是立陶宛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在维尔纽斯设立“台湾办事处”,意味着立陶宛和台当局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同时也宣布失去了继续维持中立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合法性。因此,最终中立关系被降到了代办级,中立双边关系前所未有的恶化。
中立关系为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立陶宛心里应该比谁都明白。这些年来,立陶宛仗着美国的撑腰,欧盟的掩护,不断挑战“一个中国”的红线,在反华路上越走越远。前有批准台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立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后又悍然驱逐3名中方外交人员,如今又食言而肥,再给双方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虽然欧洲极右翼的梅洛尼、魏德尔、欧尔班等人同特朗普、马斯克打得火热,可他们是最要维护本国与欧洲领土主权完整的一批人,而左翼要维持现有的执政力量,也必须加强对冲特朗普关税等政策的风险。因此,修复中欧关系,是左右翼的全体共识,而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冯德莱恩,也不得不摆正自己的姿态,在此次会议上声称要在中欧建交50周年的契机上改善同中国关系。
中欧关系(资料图)
据金融界报道,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近日,欧盟各国领导人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次日(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誓言要在与美国谈判中采取“强硬”态度。谈及对华关系时,冯德莱恩称,她认为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对此,香港《南华早报》刊文称,这是有“欧洲最著名对华鹰派”之称的冯德莱恩,近期内第二次做出类似表态,语气明显软化。这表明,在面对来自盟国关税威胁时,欧盟为中欧关系解冻敞开了大门。
考虑到特朗普政府随时可能对欧洲国家加税,发起新一轮贸易战攻势,冯德莱恩这番语气明显缓和的表态,并不让人意外。有分析认为,缓和对华关系是欧盟用以展现自身“强硬”态度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增加筹码,保护自身利益。简单来说,就是如果美方执意对欧洲动手,欧方将不再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转头寻求同中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