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最近提出“购买并拥有加沙地带”及“将加沙民众迁至沙特或埃及”的言论,看似为解决巴以冲突提供了“新思路”,实则是扯谈。
不过仔细想想是不是有点眼熟?
之前解决巴以冲突的主流方案有三个:
一国制方案,就是包括以色列、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一个国家,原先三个地方上的所有人都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享有同等权利。
两国方案,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分别建立国家;这是目前最合理最靠谱的解决办法。
再就是三国制方案了。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的地区,把约旦河西岸交给约旦管治,加沙地带交埃及管治。
这不就是当年“三国制方案”的翻版吗?
言归正传,美国提出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1,讨好以色列极右翼势力。
美国此时抛出“清空加沙”计划,与当前巴以停火协议的推进密切相关。
以色列国内两个极右翼政党坚决反对停火协议进入第二阶段,甚至以退出内阁为要挟。若政府因此垮台,美国主导的停火进程可能泡汤。因此,美国试图通过支持极右翼长期鼓吹的“驱离加沙人”计划,换取其对停火协议的妥协。
2,削弱哈马斯的地缘影响力。
加沙地带长期被哈马斯控制,成为以色列的“安全威胁”。
要是美国接管加沙并重建,既能消除以色列的“心头大患”,又能通过经济项目(如特朗普提出的“里维埃拉式度假区”)重塑地区格局,进一步巩固美以联盟。
3,转移国际舆论压力。
本轮巴以冲突已导致超4.6万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69%的建筑物被毁,美国因持续军援以色列而饱受批评。
抛出“接管加沙”计划,可将舆论焦点从“人道灾难”转向“战后重建”,塑造美国“救世主”形象。
那么,为什么说“迁民计划”是扯谈?
首先是接收国不买账。
埃及总统塞西多次强调“绝不允许巴勒斯坦人被驱逐”,民众更在拉法口岸集会抗议,高举“反对驱逐”标语。
如果埃及真接收难民,会引发三方面危机:
- 经济上,埃及自身贫困率高达30%,无力承担百万难民的安置;
- 安全上,西奈半岛的非军事化可能被破坏,威胁1979年埃以和平协议;
- 政治上,若被民众视为“与以色列合谋”,可能激化国内矛盾。
约旦也不同意。
约旦人口中已有半数以上是巴勒斯坦人,而且收容了百万叙利亚、伊拉克难民。该国经济本就濒临崩溃,要是再接收加沙人,可能引发哈马斯支持者涌入,威胁君主制稳定。
沙特虽然还没直接表态,但作为长期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阿拉伯世界“盟主”,要是配合美国这个计划无疑就是自掉身价,严重损害沙特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
另外,沙特正推动“2030愿景”经济改革,吸纳难民与其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其次,巴勒斯坦人也绝不可能同意。
加沙200万居民中,81%是1948年“大灾难”(Nakba)难民的后代。尽管战前约1/3民众表示“愿为更好生活移民”,但集体迁移等同于承认“巴勒斯坦建国无望”,触碰民族底线。巴勒斯坦外长明确表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绝不离开”。
宁可废墟中挣扎,也不愿“二次流亡”!
再就是,强行迁移平民违反《日内瓦公约》中“禁止占领国驱逐被占领土居民”的规定。
阿拉伯国家联盟已联合声明反对,欧盟多国也批评该计划“不切实际”。连以色列智库都警告,此举可能“彻底破坏与埃及的关系”。
一个问题,按美国德性强行推进这个计划会引发什么后果?
首先会地区冲突升级。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武力驱离加沙人,可能激化与哈马斯的冲突,甚至把埃及、约旦拖入战争。
其次美欧关系裂痕加深。欧洲多国已明确拒绝配合施压埃及接收难民,法国、德国更斥责该计划“荒谬”。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会削弱在中东的外交影响力。
再就是会引发人道危机。加沙重建需清理约2500万吨废墟,按现有进度需15年以上。要是美国“接管”后优先建设度假区而非民生设施,几百万加沙人将长期滞留临时营地,滋生更严重的贫困与疾病。
最后要说的是,美国的“接管加沙”和迁移加沙地民众办法,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秀”闹剧!
美国的计划本质是既想通过讨好以色列右翼维持中东话语权,又想用“经济画饼”转移国际批评。
然而,阿拉伯国家的坚决反对、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情绪、国际法的制约,以及美国自身能力不足(如重建需数十年、军力介入风险高等),注定这一计划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