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东欧发生了一件历史性大事:波罗的海三国的电力正式“脱俄入欧”了。
“最后的苏联系统”
据俄能源部通报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已经断开和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的电网连接,并接入欧洲电网系统,实现同步运行。
对于波罗的海三国来说,这件事的意义不可谓不重大,这意味着他们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影响。此前,其与俄和白俄的共同电网系统被称为“最后的苏联系统”。
苏联解体后,波罗的海三国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脱俄入欧”的进程,奈何与苏联的羁绊牵扯实在太深,即使加入北约和欧盟多年,在电力方面依然离不开原来的老系统。
具体来说,波罗的海三国的系统电流频率需要在俄罗斯进行集中控制,以保证电力平稳供应。如遇紧急情况,各国还可以互相提供支援,不至于出现大规模断电的危机。
客观来说,波罗的海三国留在原来的电网系统并没有什么不好,有俄罗斯这样的能源大国在,他们的电力根本不用担心。
欧盟庆祝波罗的海三国电网“脱俄入欧”
但众所周知,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向来不对付,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更是加深了这一趋势。
早在1999年,当时波罗的海三国还没有加入欧盟,就已经开始和已经入欧的邻国波兰讨论电力整合问题。但因为那时候他们最需要解决的是政治和经济重建,暂时腾不出手来管能源项目,这件事就被搁置下来了。
直到2007年,这个问题才被重新提起,彼时波罗的海三国已经是欧盟正式成员国。不过当时俄罗斯和西方尚未交恶,欧洲也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所以欧盟委员会的态度是,波罗的海三国要加入欧洲电网系统可以,但需要征得俄罗斯同意。
转折来得猝不及防,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爆发冲突,与西方的关系急转直下。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更是让欧洲感到惴惴不安。
欧洲“恐俄症”越来越严重
于是在2013年,欧盟正式宣布支持波罗的海三国的“断网”申请,各方共同制定了在2025年底接入欧洲大陆电网的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只是2025年初,波罗的海三国怎么就“断网”了呢?
原因想必大家都猜到了,俄乌冲突爆发后,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斯的敌意和恐惧达到巅峰,以至于做出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反俄“无脑操作”。
由于担心俄罗斯会报复,反俄最激进的立陶宛一度向另外两国施压,要求把“断网”时间提前到2024年,但因为基础设施准备不足,贸然介入欧洲大陆电网很容易损害电网稳定。在经过仔细评估后,各方最后决定将时间提前到今年2月。
去年10月的最后一天,立陶宛首都竖起了一座倒计时100天的时钟,以记录波罗的海三国电力系统“脱俄入欧”的过程。倒计时停止之后,三国如期切断共同电网系统。
立陶宛首都的“能源独立”倒计时时钟
因为整个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前期准备工作做得相对充足,三国在更换电网系统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保证了电力的平稳运行,预计不会给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波罗的海三国对此表现得十分激动,称其迈出了“能源独立”的重要一步。其实现在说这话还为时过早,从长远来看,失去了俄罗斯的支持,波罗的海三国的电价可能会因此上升,欧洲就是前车之鉴。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使俄乌冲突马上就要满三年了,欧洲的能源价格和电价依然高于冲突前。这也是为什么白俄罗斯能源部会说,波罗的海三国“断网”完全是出于政治动机,丝毫不为本国民众的生计着想。
为应对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波罗的海三国已经提醒民众在家中备好应急物品,包括水、食物、药品等。但他们最担心的不是相关技术故障,而是电力基础设施面临的威胁。
波罗的海海底电缆遭到破坏
要知道,波罗的海三国和欧盟之间的电网系统绝大部分是通过海底电缆连接的。一旦电缆出现损坏,要耗费大量财力和时间才能修复。而在前不久,多条波罗的海海底电缆遭到不明破坏,到现在也没查出谁干的。
不少西方政客指责俄罗斯实施了相关行动,但遭到对方坚决否认。俄方表示,这是北约为了在波罗的海加强海军力量的借口。
总之,就像“北溪”管道遇袭一样,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波罗的海海底电缆被破坏一事大概率也会成为一桩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