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周总理在审阅战犯名单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文强。

随后,他就给路过济南战俘营的肖劲光将军发了一封电报,肖劲光随后赶到战俘营,告诉文强,周总理给他来了电报,欢迎他到北京去。

随后,肖劲光就派出自己的四个贴身警卫,把文强送到了北京,交给了北京德胜门模范监狱。文强入狱后,编号是72。

在当时的国军战犯中,刺头并不少,黄维算一个,文强也算一个。



入狱之后,监狱长根据指示,要求文强写一份悔过书,坦白自己的历史,文强却说了一段令监狱长瞠目结舌的话:

“我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毛主席是我表哥,朱德是我上级,周恩来是我老师和入党介绍人,林彪是我部下,刘少奇家离我家不到20里路。是他们没有把我教好,要写悔过书应该他们写,我不写。”

据《文强口述自传》记载,文强是文天祥的第23代后裔,论资排辈,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是他的姑母。当然,这是文强自己的说法,一些学者后来写文章反驳了文强的这种说法,比如邵季胜的《文强不是毛泽东的表弟》,邓继团的《文强非毛泽东表弟考》等文章指出:

高冲文氏和杨林冲文氏虽然同出一族,但两个家族的源头在千年前就已分开,且文七妹比文强大七辈,文强不可能是毛主席的表弟。



但是,文强和毛主席一家有一些远房亲戚的关系则是大差不差的。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学时代,文强和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还是同学。

即是排除了和毛主席的表兄弟关系,文强的这段话透露出的背景还是令人吃惊:红一师师长兼政委,朱德是他的上级,周恩来是他的老师和入党介绍人,林彪是他的部下。

要揭开文强的背景为何如此显赫,就要从他的早年经历说起。

文强是湖南长沙望城区人,他说“刘少奇家离我家不到20里路”,这也是有据可考的。据《刘少奇传》记载,刘少奇的家乡炭子冲东北方向40公里就是湘江,过了湘江就是长沙。望城区就在长沙中部偏东。



文强出身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名叫文振之,早年间曾留学日本,与孙中山、黄兴、蔡锷、程潜等人交好,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是一个革命党元老。

在家庭和时代的熏陶下,文强早早就接触到了革命。1924年,他曾见过孙中山,一年后,他在夏曦的介绍下考入黄埔四期。在校期间,他经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后参加北伐。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文强收到组织命令,要他到九江的贺龙独立师政治部报到,找他的黄埔二期同学周逸群。之后,文强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之后,文强的部队被打散,和党失去联系。当时组织上计划将他送到莫斯科学习,后来计划有变,让他回家潜伏。文强在家等待了半年,没有等到消息,于是前往四川寻找组织关系。

之后,文强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川东特委书记,最多时管辖23个县。但到了1931年,四川的部队最终被四川军阀刘湘的部队打散,文强也被俘虏。



据文强自述,他被捕后并没有泄露党的机密,而是趁着狱卒不注意钻洞爬了出去。文强逃出生天后,重新找到组织想恢复关系,但由于他的被捕经历,当时四川省委的主要负责人(罗世文等)并不信任他,给了他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文强愤怒之下留下一封信就走了。

文强说,他本想回到上海,找老师周恩来说情,但到上海后他始终没有找到人,于是返回了长沙老家,当起了教师和记者。

1932年,文强在程潜的介绍下加入了国民党,之后进入军统,得到了戴笠的赏识。

当时戴笠对文强的过往全不在意,说:“像你们这样的人,在共产党里搞到这样的地位,当过省委常委,管23个县,你在共产党里的地位很高啊!你比我还要小10岁,如果我和你比当官,那我比你小得多。你过去的路,我看是走错了,你到杭州来,和我合作。我们校长现在要复兴民族,把中国搞好一点,搞强一点。”



文强又找到程潜,说自己在共产党里干了多年,国民党一直在通缉他。程潜于是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去找张治中,张治中则找了5个黄埔学生,联名证明他已经脱离共产党6年了。就这样,文强以背弃信仰的代价,换来了国民党取消了对他的通缉令。

此后,文强成为戴笠的左右手、军统特务头目,官至徐州“剿总”中将代参谋长。

淮海战役中,文强被俘,但他态度强硬顽固,因此直到1975年3月才作为最后一批获特赦的战犯出狱。出狱后,文强先后担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1年10月22日,文强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