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的时候,粟裕的名字可谓是让国民党闻风丧胆。在战场上,很少有人能从粟裕手里讨得到便宜,他们往往直接就会被粟裕歼灭。

然而在1947年的时候,一向无往不利的粟裕,却差点被胡琏摆了一道。胡琏是如何算计粟裕的,粟裕是怎么躲开算计的?



力挽狂澜的电报

1947年7月,外面下着滂沱大雨,粟裕在司令部地图前紧紧皱着眉。他的手中,还有一封刚收到不久的电报。

电报是毛主席发来的,他让粟裕不要恋战,尽快撤兵,以免掉入敌人的陷阱。

粟裕思考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撤兵。随着粟裕一声令下,华野四个纵队有序撤出阵地。



然而就在我军撤走后不久,粟裕就发现敌人在我军阵地外围集结了重兵,准备将我军一网打尽。

撤离之后,粟裕忍不住后怕,差一点就让胡琏的阴谋得逞了。主要是他没想到,胡琏为了算计自己,居然以身做饵,也要牢牢牵制住华野。



得知粟裕没有掉进陷阱,毛主席松了一口气。国军此次布局大胆,目标明确,就是为了找到粟裕,并且干掉粟裕。

为此,他们甚至不惜拿出整编第11师做诱饵。以整编第11师强大的战斗力拖住粟裕,再派出重兵包围粟裕,敌人抱着务必会成功的心态来打的这场仗。



要说他们为什么针对粟裕,就不得不说一下同年发生在孟良崮的战役了。

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堪称国军王牌中的王牌。国民党的大部分部队,都觉得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比不上整编第74师。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强大的部队,却败在了粟裕手里。



关键当时粟裕虽然围困了整编第74师,但我军并非胜券在握。敌人占据了孟良崮,地形上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且我军外围还有敌人想要支援张灵甫。

当时其实是有两个包围圈,华野包围了张灵甫,国民党大部队包围了华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粟裕硬生生覆灭了张灵甫。



有74师的前车之鉴,还有哪支部队愿意和粟裕为敌?在张灵甫被歼灭之前,粟裕在山东就已经是国军非常忌惮的人物了。

现在连张灵甫都败了,那岂不是说粟裕已经无敌了?所以孟良崮战役之后,敌军的士气下降的厉害。



甚至已经发展到,只要部队被粟裕包围,敌军就直接束手就擒了。对于我军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老蒋来说就不好了。

国军将领想要改变士兵们的这种想法,那就必须在战场上打败粟裕,甚至生擒粟裕。只有这样,国军的士气才能重新回来。



胡琏的算计

孟良崮战役之后,毛主席为了大的战略方针考虑,下达了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命令。与此同时,华野也接到了掩护中野突围的任务。

因为华野当时还有作战任务,所以他们就必须分兵。粟裕想了想,将大部分兵力派了出去,掩护中野突围。



之所以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中野挺进大别山是为未来的全局进攻做铺垫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为了能完成这个任务,刘帅下令让部队扔掉了重武器轻装前进。

中野实力大大减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部队掩护他们才行,所以粟裕将大部分兵力派了出去。



当时粟裕留在手里的,只有四个纵队的兵力。屋漏偏逢连阴雨,不知道是谁将华野的情况泄露了,国民党认为这是个打败粟裕的好机会。

于是,在粟裕将大部分兵力派出去之后,国民党再次在山东地区集结重兵,准备一举歼灭粟裕。



没有了整编第74师,老蒋又将整编第11师调了回来。整编第11师的师长,就是被毛主席誉为“猛如虎,狡如狐”的胡琏。

胡琏这个人以善打硬仗出名,11师是他的嫡系部队,他本人更是土木系的一员大将。



胡琏的战绩很突出,抗战初期淞沪会战的时候,他是唯一一个打进过罗店,并且占领过罗店的部队。在后来的石牌保卫战中,他再次带领国军取得了胜利。

11师作为他的嫡系部队,战斗力自然不可小觑。可以这么说,11师的战斗力,丝毫不弱于74师。



因为这支部队,可以说是老蒋的起家部队。陈诚的土木系为什么叫土木系,因为他掌握着十一军和十八军。

而这个整编第11师的前身,就是11军。胡琏本人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猛将,在华野还没有合并的时候,胡琏就已经和粟裕交过手了,对粟裕的实力也有所了解。



他很清楚,想要提升国军的士气,那就必须打击粟裕的威望。但按照国民党各自为战的理念,很难和粟裕硬碰硬。

想要打败粟裕,他们必须摒弃前嫌联合起来,否则继续单独作战,只能被粟裕逐个歼灭。为此,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做“鱼饵”。



功亏一篑

当时华野大部分兵力都在外面,粟裕想要打仗的话,必须出动他身边的主力部队。只有足够强的部队,才值得他出动主力部队。

为此,胡琏愿意和11师作为诱饵,诱惑粟裕进攻他们。只要粟裕的主力暴露了,那国民党其他部队就会一拥而上,将粟裕的部队全歼。



毕竟当时的情况对国民党来说非常好,他们不管是人数还是装备,都是占了很大优势的。

国民党集结了11个整编师的兵力,在山东地区四处寻找我军主力。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军,粟裕并没有慌张,而是镇定地调兵遣将,给敌人迎头重击。



如果国民党保持这样的攻势,说不定他们的计划还真的会实现。但就在这时候,外线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了,老蒋瞬间就慌了。

刘邓大军犹如一柄尖刀,牢牢插在了国统区的心脏上。老蒋调转枪头向刘邓大军而去,粟裕这边就只剩下了4个整编师的敌人。



胡琏当时盘踞在南麻地区,和其他部队之间都有不短的距离,粟裕当机立断决定围歼胡琏。然而他不知道,这正好中了胡琏的计谋。

面对我军的猛攻,胡琏丝毫没有慌乱。他一边收缩兵力,一边利用碉堡抵抗,给我军带来了很大的伤亡。



因为没有重武器,所以我军很难对碉堡里的敌人造成伤害。一时间,华野被牢牢牵制住了。而就在前线久攻不下的时候,南麻地区又下起了大雨。

大雨造成行军困难,重武器更难往前线运输了。眼看局势越来越不利,粟裕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打掉整编第11师。



而就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国民党的其他几个整编师正在迅速集结,意图将华野主力包围。

为了给这些部队拖延时间,胡琏还组织了几次反攻,甚至派出了飞机轰炸我军阵地。一直到了7月21日的晚上,粟裕打算再次组织部队进攻。



然而就在这时,毛主席给他发了一封电报。在电报中,毛主席肯定了此次战斗的全部过程,说他这次战斗没有任何问题。

但敌人这次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拖住我军,并趁机歼灭我军主力。所以无论如何,粟裕都不应该继续打下去了。



再打下去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落入敌人的陷阱,然后被敌人歼灭。

就这样放弃,粟裕很不甘心,但毛主席说得也很有道理。几番抉择之后,他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想法是对的。



得知敌人真的形成了包围圈之后,粟裕接连夸赞主席目光如炬,对主席的敬佩之情毫不掩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毛主席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