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晚,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驾鹤西去。消息传出,人们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悼念之心,缅怀这位国防科技战线的人民英雄。一位网友的悼念短诗,表达了亿万国人的共同心情:“以青春投身山河,将光芒融入祖国,祖国的山峦知晓你,江河了解你,人民永远都不会把你忘怀!”

黄旭华一生投身核潜艇的研究设计,为打造国防重器立下不朽功勋,为巩固祖国的海防立下了汗马功劳。1958年,党中央决定组织技术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船舶制造专业的黄旭华,成为这一研制团队的人员之一。当时党支部书记同他谈了三点,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犯了错误也出不来,出来了就泄密了”;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面对如此苛刻的保密要求,黄旭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在此后的30年时间里,他中断了与家乡亲人的联络,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



1970年12月26日,我国成功下水首艘自研核潜艇,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是中国海军守卫万里海疆的重器,这是中国海军捍卫和平的底气。这件国之重器的问世,凝结着黄旭华的智慧与汗水。

直到1986年底,我国的核潜艇工程解密之后,两鬓斑白的黄旭华才回到了老家,才见到了93岁的老母亲。一边要忠于国家,一边要孝敬父母,当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他舍小家为国家,选择了割舍亲情,选择了为国尽忠。

1988年, “长征四号”核潜艇要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在此之前不久,刚刚发生了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试验的沉没事故,艇上129人无一生还。受这一事件的影响,参试人员心情忐忑,有人甚至写下遗书。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已经64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深潜。在此之前,全世界还没有核潜艇总设计师参加深潜试验的先例,黄旭华是第一个!黄旭华说,“作为总设计师,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我必须下去。”设计潜艇的时候,他贡献了智慧,是设计团队的大脑;深潜试验的时候,他贡献了胆识,成为深潜团队的定心丸。黄旭华下艇深潜,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消了参试人员的疑虑,其作用甚至超过了艇长与政委的思想工作。



为了激励优秀毕业生投身祖国国防军工事业,2020年末,黄旭华捐出自己的积蓄,在母校上海交通大学设立“旭华基金”。在“黄旭华奖学金”的奖杯上,镌刻着黄旭华题写的两句话:“誓干惊天动地事,甘作隐姓埋名人。”这是黄旭华院士自身经历的写照,是对晚辈校友的激励,也是对新一代国防科研力量的期待。在黄旭华院士的感召下,曾经获得“黄旭华奖学金”的上海交大学生,学有所成,成长为各条战线的栋梁:有的奔赴中国船舶集团,继续开展科研工作;有的奔赴中西部地区,报效祖国;有的投身军旅,去实现科技强军、保家卫国的理想。

黄旭华的一生,是默默奉献的一生,也是熠熠生辉的一生。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史上,成为激励后辈的力量源泉!

(此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