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489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去年12月中旬至年底,岛内共计587人疑似因寒流突发院外心脏骤停。
2月10日,#台湾寒流来袭当天78人猝死#冲上热搜。据环球时报援引台湾《中国时报》2月9日报道,随着寒流持续影响,台湾各地共有78人疑似因强烈寒流导致猝死。
自8日寒流来袭,台当局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台湾中部以北地区最低气温骤降至7摄氏度,气象部门针对20县市发布持续低温警报。报道称,台当局气象部门指出,未来几天寒流将持续影响岛内。
据台湾各县市消防部门统计,8日凌晨0时至晚间9时,岛内共有78人疑似因强烈寒流猝死,其中台北市有11人,其次为屏东10人、台南9人,死者大多为年长者。台中当地接诊心脏骤停送医的患者中,最年轻者为54岁。
资料图
据环球时报援引台媒此前报道,去年12月中旬至年底,岛内共计587人疑似因寒流突发院外心脏骤停。当地医疗部门指出心血管、慢性病患者,嗜酒抽烟民众均为高风险人群,需要警惕气温骤降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另据北京晚报,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大风寒潮天气,气温骤降。新民晚报2月7日报道显示,上海进入“速冻”模式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又一次进入高发期。媒体从沪上数家医院了解到,近期抢救的心梗病人数均有所增加。据央视网报道,仅春节至今,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已抢救10余名心梗患者,最小的仅37岁。
有专家提醒,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急,可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寒潮来袭,心梗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必要的防护——这再怎么反复强调也不为过。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健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根据气温和自我感觉适当增减衣物。季节变换时,大家出门不妨多带一件外套。第二,饮食不要过于滋补。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高盐、高脂饮食无异于疾病进展的“加速器”。在饮食上,患者应做到荤素搭配,以低盐、低脂饮食为宜。第三,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季节变换时,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要停止运动。即使在家里不出门,大家也要尽量减少久坐。运动应量力而行,避免在清晨、晚上视野不清或雾霾天气时进行户外运动。第四,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避免重症流感及其引发的心血管事件。第五,加强疾病自我管理。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保持病情稳定的“不二法宝”。患者应做好指标监测,如自测血压、血糖,心衰患者还应监测体重、液体出入量等。患者要遵照医嘱按时用药,不擅自加减剂量和停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到医院复诊;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除心脑血管疾病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魏锦曾对媒体表示,冷空气可能会刺激呼吸道,易引起支气管病急性发作、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寒冷天气还易引发冻疮,加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慢性病患者也应小心,特别是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症状可能会加重。
魏锦建议,寒潮来袭,应主动关注低温寒潮预警信息,及时应对天气变化,减少外出时间,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加强头部、胸腹部、足部的保暖,最大程度减少热量散失。此外,室内可借助暖气、空调等设备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但要注意定时通风换气,让室内空气保持清新,降低细菌和病毒滋生的风险。
另外,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提醒,流感病毒“喜冷怕热”,寒潮天气流感传播风险增加,建议公众加强室内通风,及时接种疫苗。
编辑丨汪乃馨 北京商报综合环球时报、北京晚报、央视网、新民晚报、青海日报、健康四川官微
图 片丨央视网视频截图、微信视频号@都市快报 截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