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回首往昔,AI或许还只是停留在科幻电影中的奇妙构想,是人们茶余饭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如今,2025年,AI已大踏步地走进现实,深度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产品因AI而焕然一新,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正以磅礴之势向我们袭来。

放眼2025年,AI终端方面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又面临哪些挑战?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特采访了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丰伟,他为我们详细展望了2025年的AI终端发展趋势。


全面渗透的AI力量

AI已不再是空中楼阁般的概念,它正如同春雨润物般,悄然却又深刻地改变着各类产品。

在家电领域,AI宛如一位贴心的管家,能够敏锐地识别各种生活场景,自动调节家电的功能参数。当你疲惫地回到家中,灯光会自动调至柔和的亮度,空调也会迅速调整到适宜的温度,为你营造出最舒适的环境。

在手机和PC领域,AI赋予了设备智能的“大脑”,智能语音交互让你只需动动嘴,就能轻松完成各种操作;辅助办公功能宛如一位得力的助手,帮助你高效地处理工作事务;自动优化性能则确保设备始终保持流畅运行,让你告别卡顿的烦恼。

在智能穿戴设备方面,AI更是成为了人们健康的守护者,它能够精准地监测各项身体指标,为你提供专业的运动分析,并快速查询相关健康数据,让你时刻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在陈丰伟看来,2025年,AI终端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首先,AI手机全面普及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如今TOP6手机厂家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自家的端侧大模型。与此同时,运营商与手机厂商的合作也日益紧密,他们携手将运营商大模型与厂商云侧、端侧模型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强大的AI体验,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想象一下,当你使用手机时,无论是语音助手的智能应答,还是图像识别的精准度,都将因为这种深度融合而得到质的提升。

其次,运营商自身运营的相关APP与大模型深度结合,APP可借助端侧算力发挥离线和实时AI能力,关于调用终端底层算力的兼容性适配需要重点关注。同时,需关注终端智能体和APP之间的协同,比如中国联通用户充值场景调用中国联通APP。

再次,从AI终端产品的角度来看,AI终端可分为AI改造赋能类、AI定义终端类和AI能力载体类。其中,改造赋能类的智慧家庭AI终端和AI定义终端类的AI陪伴、AI穿戴赛道可以作为运营商切入及发挥影响力的重点。

最后,AI终端对连接的需求是极大增强的,运营商的5G网络、光宽带、卫星通信在AI时代将提供“全时空”连接服务。

AI终端与大模型融合路径逐渐清晰

“2025年,AI终端有两个突破方向值得关注:一是2025年AI终端与大模型的结合方式逐渐清晰;二是AI推动智能终端演进方向将逐步清晰。AI终端为大模型落地应用发挥了载体作用,同时AI为智能终端创新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陈丰伟如是说。

2025年,AI终端与大模型的结合方式逐渐清晰。智能终端与AI大模型存在三种结合模式,“云侧大模型”让智能终端借助云端的强大算力实现AI能力;“端侧大模型”则在终端设备上运行适当参数量的模型,实现本地化的AI处理;“混合大模型”更是融合了云侧、边缘侧和端侧的优势,为用户带来更加全面、高效的AI体验。这种结合模式的不断完善,将为AI终端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2025年,AI正推动着智能终端朝着三个方向演进。一是“改造型”智能终端,如AI手机、AI平板、AIPC等,通过AI技术对传统智能终端进行升级改造,使其性能和功能得到大幅提升;二是“创造型”智能终端,则是AI时代的全新产物,各类形态的AI助手、人形机器人等,它们以全新的形态和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器官型”智能终端,像RING(智能指环)、AI智能眼镜等,它们成为了AI能力的载体,如同人体的器官一样,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运营商在AI产业价值链条中具有独特优势

在AI产业价值链条中,运营商在基础设施、AI开发及AI应用层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基础设施方面,运营商拥有丰富的算力资源和数据资源,为AI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AI开发中,运营商可以参与基础模型及专业模型的开发,推动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在AI应用层面,无论是2B业务的本地部署,还是AI终端应用,运营商都能够发挥自身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塑造产业价值。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之年,中国联通在推动AI终端发展方面坚定而有力。陈丰伟介绍,中国联通紧跟AI领域技术演进的步伐,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全面布局全品类终端的AI能力应用场景。通过分类制定AI终端合作策略,结合自身的元景大模型能力,对成熟品类着力打造生态赋能销售,对新兴品类则积极尝试自研打造标杆牵引更多合作。

(1)对于AI改造类终端中的手机/PC等产品:面向行业TOP6厂商的旗舰AI产品,充分借势借力,结合营销资源抢占宣传热点,赋能合约销售。面向中小厂商开放元景大模型能力,挑选合适款型打造AI终端合作标杆,组织AI终端合作产业联盟,积极引导产业链。

(2)对于AI改造类终端中的智慧家庭终端产品:以FTTR3.0全屋组网业务为基础,以AI摄像头、AI云电脑产品、AI云算网关为突破口,面向实现家居产品智能化升级,牵引合作伙伴AI能力全面升级智家终端。

(3)对于AI定义终端的创新类产品:紧跟行业动态,广泛合作产品嵌入元景大模型,打造一批特色应用场景的AI终端。结合联通文创自主形象,推出垂直领域AI特色应用自研终端。

(4)对于AI能力载体类AI“器官型”终端:积极探索运营商领域贴合度较高的应用场景,对市场上的合作产品进行定制化改造,重点面向陪伴类、适老类产品,逐步推向市场。

在手机/PC产品方面,中国联通发布了《中国联通元景大模型AI终端合作白皮书》、《中国联通eSIM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终端合作白皮书》等一系列AI终端合作文件。面向行业TOP6厂商的旗舰AI产品,充分整合营销资源,抢占宣传热点,为合约销售赋能;同时面向中小厂商开放元景大模型能力,挑选合适款型打造AI终端合作标杆,并组织AI终端合作产业联盟,积极引导产业链的发展。

三大挑战犹存,AI“杀手级”产品尚未明确

陈丰伟认为,尽管AI终端发展态势迅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手机领域,AI已成为手机产品的标配,然而智能体能力体系逐渐趋同,软硬件融合的创新场景相对匮乏。这使得手机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通过独特的AI功能脱颖而出。

在智能穿戴、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硬件领域,虽然与AI的结合前景广阔,但目前深度结合后的创新场景仍有待进一步演进和成熟。用户对于这些产品的功能和体验仍有更高的期待,如何满足这些期待,是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智能手机曾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款终端,但在AI时代,“杀手级”产品尚未明确。当前备受关注的“百镜大战”(AI眼镜)虽然吸引了众多目光,但也存在硬件趋同、场景化AI应用不成熟的问题。这使得AI眼镜在市场推广和用户接受度方面面临一定的阻碍。

面对这些挑战,行业需要不断探索突破的方向。手机厂商应加大在软硬件融合方面的研发投入,挖掘更多创新场景,为用户带来独一无二的AI体验。在新兴硬件领域,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开发出更加成熟、实用的创新场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AI眼镜等潜在的“杀手级”产品,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避免硬件同质化,同时加快场景化AI应用的开发和优化,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有望在AI时代打造出真正具有影响力的爆款产品。

在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期间,手机国补政策对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给予15%、单件最高500元补贴,消费者参与热情很高。陈丰伟表示,开源的DeepSeek和高性价比使用成本吸引了运营商、手机厂商的广泛接入,迅速普及开来。手机国补和DeepSeek分别从国家政策和国有AI技术方面,极大促进了通信行业和智能终端产业的AI终端发展。

2025年的AI终端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见证着AI终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在技术创新、产业合作以及不断克服挑战的过程中,AI终端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为我们开启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美好的新时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