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立,各路军阀相继崛起,让饱经清政府腐朽统治的民众,再度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这些军阀他们占山为王,根本不受中央政府的管辖,甚至还坐地起价,要挟中央。
虽然国民政府对这些割据的军阀很是头疼,但也只能想方设法进行安抚,以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在这些军阀中,新桂系军阀在国民政府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分量,也是令蒋介石头疼的一股重要势力。
新桂系军阀的领军人物便是李宗仁和白崇禧,起初只是广西本地一个地方军事集团。
蒋介石为完成北伐大业,对李宗仁和白崇禧大力拉拢,两人看准时机响应蒋介石的号召,白崇禧担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李宗仁则率领第七军参加北伐。
到了北伐末期,新桂系的势力已经由两广、两湖延伸到平津,成了让蒋介石忌惮的全国性的军事集团。
不过蒋介石对白崇禧和李宗仁两人着实很不放心,处处防备着他们,而李宗仁和白崇禧后来也走向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1965年,白崇禧听闻李宗仁回到大陆后仰天长叹:我对蒋介石一点用处都没有了。
李宗仁
李宗仁是广西桂林人,中国国民党内新桂系的首领人物,他在国民党内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当时唯一一个有能力撼动蒋介石地位的人。
李宗仁和蒋介石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北伐之后,他就对蒋介石的统治很不满,甚至一度有着将蒋介石赶下台的迫切愿望。
1930年,李宗仁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联合晋系阎锡山、直系冯玉祥一起发动反蒋战役,进而打响了中原大战。
只是蒋介石在奉系张学良的支持下,最终粉碎了李宗仁的计划,进而掌控民国政权。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宗仁积极对日作战,他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则成了抗日战争史上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大捷。
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后,李宗仁愈发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不满,所以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怎么扳倒蒋介石。
1948年,在李宗仁的推动下,国民党行宪,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蒋介石节节败退,李宗仁趁机逼蒋介石下野,继而当上了代总统。
只是李宗仁终究无法力挽狂澜,在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他选择了去美国,毕竟他知道台湾那一亩三分地里,蒋介石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白崇禧
白崇禧与李宗仁两人是同学,在新桂系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李宗仁不同的是,白崇禧用兵更加狡诈,注重阴谋之论。
如果需要打个比方的话,李宗仁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关羽,白崇禧则相当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也是为何白崇禧又被称之为小诸葛的原因所在。
白崇禧的人生轨迹与李宗仁是密切联系的,只是他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不似李宗仁那般强硬。
在李宗仁行宪意图限制蒋介石权力时,白崇禧多次劝说李宗仁,不要明目张胆与蒋介石对抗,因为他对蒋介石还抱有幻想。
李宗仁与白崇禧两人的人生轨迹发生巨大变化是在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当李宗仁选择去美国时,白崇禧则选择了追随蒋介石去台湾。
蒋介石
白崇禧认为蒋介石在落寞时给予他支持,一定能换来自己受重用,可是让他想不到是,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根本没有重用他,反而遭到了与张学良一样的待遇。
白崇禧很郁闷,但是他已经无力左右自己的人生,好在李宗仁还在美国,他对于蒋介石来说还有用途,毕竟最熟悉李宗仁的人就是他,再加上两人关系要好,用白崇禧牵制李宗仁绝对是一部妙棋。
只是白崇禧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宗仁在有生之年还能返回大陆。
1965年7月,李宗仁经瑞士、中东带着夫人回到了大陆,受到了我党中央领导的欢迎。
消息传到台湾,白崇禧大为震惊,他实在是太过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如果他与李宗仁一起去美国,那么他也能落叶归根。
只是世间没有后悔药,李宗仁回到大陆,这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牵制李宗仁的能量,自知离死期不远的他,唯有仰天长叹:
我对蒋介石一点用都没有了。
1966年12月,白崇禧在台湾暴毙身亡,台湾方面对外宣称的是白崇禧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只是更多的人则认为他是被蒋介石所毒死。
而后一种观点的来源,则是长期监视白崇禧特务小组负责人谷正文,所以白崇禧被毒杀的可能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