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春早开局的大好时机,新春伊始,我市以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为中心,铆足干劲,拼时间、赶进度、忙生产、拓销路,以奋斗者的姿态启航新征程。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主引擎、硬支撑。日前,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25年,我市确定重大项目254个,项目总投资10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1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39个,基础设施项目100个,社会事业项目10个,房地产项目5个。一批带动能力强、亩均效益好的产业发展项目正在落地开花;一批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正不断刷新进度条,把规划图一步步变成实景图。各县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抢抓项目施工进度,全力冲刺第一季度“开门红”。
大武口区
企业生产与项目建设齐头并进
石嘴山市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园项目建设正酣。
2月7日正月初十,宁夏星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便迅速吹响了复工复产的“集结号”,开足马力赶订单,全力以赴冲刺新春“开门红”。
走进星凯新能源中控室,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正高速运转,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控制面板,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车间内,一条条生产线稳定运转,生产出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经过多道工序被整齐码放在成品区,发往全国各地。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星凯新能源的订单量持续增长,2024年产值突破9000万元。
“春节期间,我们新增3家合作企业,接到了2000吨左右的订单量,市场需求非常旺盛。为了确保按时交付,我们在正月初五就全面复工,目前所有生产线都已满负荷运转。”宁夏星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冠廷说。
“我们不仅关注生产进度,更注重安全生产。复工第一天,我们就对所有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万无一失。”该公司生产班长张希胜一边巡查现场一边说,为了确保节后顺利复工,公司在开工前就制定了详细的复工复产计划,并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设备检查。
在宁夏维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各生产线高效运转,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们高涨的工作热情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我们目前已经有17列高铁使用单位联系枕梁订单,并于2月4日复工,计划年中完成。”公司董事长王小宁说。
在永生科技(宁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光伏新能源预应力设备生产线火力全开,产品在流水线上源源不断产出,经严格质检后将被运往西北五省,用于风光大基地建设。
“为确保订单按时交付,我们提前完成设备检修、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2月4日顺利复工。新的一年,我们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永生科技(宁夏)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安光乾说。
除了星凯新能源、维尔精工、永生科技,还有很多企业开足马力抓订单、忙生产、拓销路,全力赶制新年“第一单”。与此同时,重点项目同样按下“加速键”。2025年,大武口区共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74个,计划总投资37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1亿元。
目前,柯派司电容器、艾森达氮化铝粉体生产线等17个新建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只待破土动工的号角吹响,以开拓创新之姿,为大武口区产业格局打开全新的局面;
昆宁森态乳业、源之森光伏等4个项目,正全力办理土地手续,其他手续已同步收官,准备工作完成后,将迅速投入建设,为大武口区域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引擎;
盈谷实业半导体级晶体生长炉、贺岩微电子2个项目,也在能评手续办理的赛道上全力冲刺,计划3月底前顺利抵达终点,确保项目如期稳步推进;
中翌枸杞蜂蜜水、中色东方重点实验室等5个项目,正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推进前期手续办理,预计6月底前完成,届时将为大武口区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光添彩。
项目为笔,实干为墨。为保障项目高效有序推进,大武口区创新建立并严格落实“红黄绿”项目调度管理机制,确保各重点项目尽快“生根发芽”。目前,46个绿灯项目已跃跃欲试,蓄势待发;8个黄灯项目,正通过积极有效的调度,稳步驶向3月中旬的开工节点;13个红灯项目,在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的攻坚下,向着3月底应开尽开的目标全力奋进,为大武口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积磅礴力量。
平罗县
抢工期争春时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平罗县高庄乡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建设项目。
2月7日,天气晴好,在平罗县高庄乡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建设项目现场,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被各种作业机械和车辆唤醒。布满纵横交错的田埂、横七竖八的沟道的田野,经过系统“整容”,即将变成“田成方、路相通、管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良田。
平罗县是我市高标准农田暨高效节水项目建设的主战场,2024年共实施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项目及盐碱地治理试点项目5个,共3.18万亩。高庄乡高标准农田暨高效节水建设项目便是其中之一。为保证施工不受低温影响,施工单位在项目工地搭起了巨大的保温棚。
“为了抢抓工期,我们大年初六就开工了,目前正在进行蓄水池、首部泵房等工程施工,预计建设完成总建设任务的45%,争取在4月20日前顺利交工,不影响春播。”项目负责人李刚说。
“抢工期就是抢效益。新项目早一日投产,我们企业的效益就早一日跨入‘快车道’。”在中钢宁夏耐研滨河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线升级扩建项目现场,工人们冒着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在钢结构厂房的钢架上举着焊枪作业。
项目负责人杨奎介绍,项目在现有生产线基础上新建一座烧成厂房,产能将由目前的2万吨/年提升至3万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设备水平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可节能降碳约39%,大大降低原料和人工成本。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改造升级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平罗县2025年重点工业项目清单中,包括中钢宁夏耐研滨河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在内的32个技改项目,占据了全县重点工业项目总数的55%。众多的工业企业正在通过自我革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奔跑在追“新”逐“绿”的发展道路上。
2025年,平罗县计划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2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5个,续建项目11个,技术改造项目32个。已开工项目31个。
平罗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引擎”和“硬支撑”,精准谋划、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确保实现“开工红”。
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紧盯重点实施类项目,加强与平罗县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快推动祥美新材料氰胺下游及高端精细化学品、赛罗年产5GW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2GW光伏组件+3GW储能PACK电池等新建项目手续办理,补充完善银海鸿20万吨/年兴煤焦油深加工等技改扩建项目前期手续,力促项目如期开工、尽快入库,为全县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对接蓝田化工等11个续建项目,做好设备选型、材料订购等工作,力促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惠农区
订单应接不暇 开足马力生产
中钢宁夏耐研滨河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厂房。
新春的喜庆氛围尚未散尽,惠农区的企业已迅速从“节日模式”切换至“生产状态”,劳动者纷纷铆足干劲忙生产,开足马力赶订单,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
2月6日,走进位于石嘴山经开区的宁夏福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各车间处于平稳有序的生产状态。纳米二氧化硅包装车间里,智能机械手高效运转,全自动包装线精准完成吸袋、填充、封口、码垛等工序,完全无人操作,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紧挨着包装车间的仓库里是一垛垛的纳米二氧化硅产品。
“为了保证市场供应,整个春节假期,我们一天都没有停产,而是开足马力赶订单、保交付。”该公司总工程师席成涛接受采访时说,公司的订单任务已经排到了4月份,春节期间赶制的产品就是其中一部分。
宁夏福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宁夏福泰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要产品为三氯氢硅、四氯化硅 、纳米二氧化硅以及其他纳米材料和下游深加工产品,是自治区2023年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属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新能源新材料门类。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原有年产6万吨三氯氢硅装置项目,迅速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三氯氢硅副产物利用率低的问题逐渐显现。为此,公司主动寻求突破,通过科技攻关将副产物四氯化硅和氢气作为原料,生产纳米二氧化硅这种高附加值材料,同时产生的副产氯化氢气体被回用至三氯氢硅装置,从而降低了三氯氢硅装置的生产成本。
“目前,我们公司年产6000吨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将氯气利用率从80%提升至95%以上,显著降低了原料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每年预计新增利润约4000万元,同时推动产能扩张和市场开拓。”宁夏福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赵剑介绍道。
走进位于惠农区绿色食品加工科技创业园的宁夏牧伦河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线火力全开,生产机器高效运转,工人们井然有序,将封包的牛奶集中装箱、整齐码放,再通过自动化设备完成封箱,打包、传输,一气呵成。
“我们每天保证2至3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后续订单的到来,预计本月可以生产各类乳制品600吨,销往四川、安徽、广东、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宁夏牧伦河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建雄介绍,为了抢抓一笔180吨的订单,50余名工人节后第一天全员到岗,开足马力抓生产。
宁夏牧伦河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乳制品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公司聚焦牛奶深加工,打造乳制品全产业链,年度可收购生鲜牛乳4.8万吨,生产量达5万吨。公司旗下拥有“牧伦河”“藏小纯”“盛兰雪域”“冠牧悠”等多个品牌,其独特的口味广受消费者青睐。
经济发展,项目为要。当下正是项目建设施工的起步冲刺黄金期,惠农区各项目单位鼓足“起步冲刺、决胜全年”的干劲,热火朝天赶进度,在惠农区上下形成大抓项目、大抓现场、大抓当前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2025年惠农区谋划项目148个,总投资727.5亿元。其中包括日盛固废综合利用、乾洋储能新材料等一批单体投资超30亿元的大项目,以延链扩能不断扩大优势产业的市场占比和市场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依托煤层气等资源优势和精细化工以及生物制造等产业基础配套优势,实施煤层气制新材料、生物合成辅酶Q10、稀有金属湿法冶金等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着力培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记者 朱凤玲 李文杰 马国珍 周旭 赖盛龙 见习记者 王宵)
来源:石嘴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