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肥西经开区召开2025年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大会,这也是肥西经开区的“新春第一会”。会上,传达学习上级“新春第一会”精神,学习《肥西县“五比五拼走在前、勇当全省排头兵”行动实施方案》,梳理肥西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部署安排14项重点工作,细化85个具体事项,为新一年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大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琳琳 摄
开局即决战,4大类85个节点事项责任到人
2024年,肥西县GDP总量跨越1200亿元新台阶,位居长三角千亿县第26位、上升1位,位居中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县第36位、上升3位。
作为肥西县经济发展主战场、产业发展主引擎,肥西经开区用全县2.5%的国土面积,贡献出全县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和税收。过去一年,肥西经开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40%,净增工业产值超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200亿元,新增“五上”企业55家,创下历史新高,390家规上企业中,战新产业占比66.7%。2024年,肥西经开区高企培养和国家科小评价入库获全县“双第一”,三大战新产业进入收获期。
起步就冲刺,开局即决战。
会上,肥西经开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发布了高质量发展任务分解方案。锚定“一个目标”即“争创千亿元国家级开发区”,实现“三个做到”即“发展提速、能级提升、占比提高”,具体细化为4大类14个方面85个节点事项责任到人,进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进、销号式督查,以更高标准抓好落实。
深化为企服务、园区升级、招大引强、为民解忧四个专项行动,全力以赴争先进位,2025年在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综合考核评价位次前移、力争第一;推动发展提速,围绕全县“1531”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30%以上;推动能级提升,强化主力军担当,助力全县规上企业总数实现3年翻一番;推动占比提高,进一步提高肥西经开区在全县的贡献率和首位度。
企业家参会,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
春鼓催征,春潮竞发。
对于奋进者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在勇毅前行。
2024年,在肥西经开区新增生产用地132亩,全年产值过五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税收3300万元,同比增长340%;新增就业岗位400余个,在职员工总数达到了800余人……带着这一连串的成绩,安徽省锦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六云来到了会场。
“作为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扎根肥西经开区的企业,锦瑞公司始终与开发区同频共振,2025年,我们将加压奋进、坚持创新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为受邀参会的20家优秀企业代表之一,合肥井上华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生在发言中信心十足:“今年上半年,我们将有4个项目陆续量产,综合产能将有较大提升,预计2025年全年产量达到30万套,实现年产值超2亿元。”
对于企业所取得的成绩,企业家们的努力和付出,肥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庆现场以一个深深的鞠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新春第一会”,连续邀请企业家参会,也释放出肥西经开区一以贯之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导向。
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肥西经开区态度鲜明。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服务永无止境。”张庆在讲话中表示,“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靠前服务、精准指导、解决个性化诉求,希望全区企业家增强信心,加大产能释放。”
张庆还提醒肥西经开区管委会全体员工保持学习热情,“多学习产业知识,会讲‘行家话’,才能与企业家‘对上话’。”
全区一盘棋,做好“三件大事”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围绕“一个目标”,大会要求全区上下做好“三件大事”,具体为:
抓经济,强产业。产业是开发区的根本,2025年,肥西经开区继续聚力三大战新产业,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力争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净增300亿,总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施企业三年“倍增”计划,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50家,商贸服务业30家。
抓服务,优环境。2024年,肥西经开区“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4)。今年,肥西经开区将全面优化为企服务机制,打造入园项目“一张图”系统,实现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包联全覆盖,落实全生命周期服务。“围绕三大战新产业、龙头企业,我们今年将组织开展多场供需对接会,提高本地配套率,大家报团取暖,共同发展。”张庆说道。
据悉,2025年将作为开发区为企服务攻坚年,细化包保责任,系统帮扶企业,共同解决市场拓展难、用工难、融资难、停车难等难题,同时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抓民生,快安置。张庆表示,今年、明年是安置任务最重的两年,相关部门要把安置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
如何落实“三件大事”?肥西经开区给出了答案:强担当、细举措、转作风,“全区职工要有一盘棋思想,人人出力、尽力、给力,决不能让项目在层层审批中等待,决不能让企业、群众在等待中心寒。”张庆强调,每个人都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勇挑重担,勇往直前!(记者 张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