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准备集体撤离台岛?特朗普上台之后重拳出击,赖清德感到大事不妙,想了一招应对可能面临的危机。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由于其大力推行“美国优先”经贸政策,全球各国目前都正在保持着一种严阵以待的姿态,随时应对可能挥舞到自己头上的“关税大棒”。

最近几天,对于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决定,最为担惊受怕的其实并非那些有着重要贸易影响力的实体与国家,而是一向视美国为所谓“友邦”的民进党当局。

据岛内媒体报道,自前段时间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岛内开始陷入一片恐慌,赖清德也感到大事不妙。

因为多家台湾科技企业均在墨西哥设厂,在特朗普宣布对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后,包括富士康,广达在内的企业股价均在日前大跌。

为躲避关税制裁,一些台商正计划进行产业转移,即转向美国建厂或者是集体迁往东南亚国家。



面对台商可能集体迁离的情况,民进党当局目前正计划出台一项政策,即在美国建立所谓的投资贸易中心,为台商提前提供资讯,以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

对于想要迁移至美国建厂的台商,该机构则会协助其评估美国各州投资环境以及供应链转移方案,促进所谓的“台美企业合作”。

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即便“关税大棒”已经在眼前挥舞,民进党当局仍然想的是卑躬屈膝,维护所谓的“台美经贸关系”。

但实际上,这大概率只是民进党当局的一厢情愿。

过去4年,拜登政府奉行“友岸外包”与“近岸外包”政策,建立起了一套完全依赖于盟友的美系供应链模式。

美国只负责投资,而大部分产品都在美国之外的伙伴国家中生产,在这一过程中,拥有完整芯片产业的台湾地区对美国的半导体出口激增。



根据彭博社发布的数据来看,在2023年至2024年这段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低迷期内,出口至美国的台湾芯片无视影响,对比2022年激增了约59%。

美国已然成为了台湾芯片最大的出口市场。

而这也是民进党当局鼓吹“美台经贸关系”,以及同美国签订所谓的“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的底气所在。

但现在拜登已经下台。

在奉行“美国优先”经贸政策的特朗普眼里,美国进口大量台湾芯片,显然让美国在贸易领域处于不利地位。

在上台前,特朗普多次声称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彻底废弃拜登政府的美式外包供应链做法,半导体产业自然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宣布就任仅5天以后,特朗普就立即对民进党当局发出威胁,要求台湾科技公司前往美国建厂,否则就要对在台湾地区生产的芯片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这番威胁无异于给岛内的科技企业判处“死刑”。

因为这些企业高度依赖于美国市场,例如著名岛内半导体企业台积电,其70%的收入均来自于北美用户。

民进党当局一心想要维护的“美台经贸关系”,在特朗普看来不过是阻碍美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相比于与民进党当局保持关系,他更在意如何搬空岛内的科技企业,尤其是将像台积电这样的大型企业完全控制住。



这样既能增强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实力,又可以避免大陆利用台湾的半导体产业赶上美国。

在自身单方面依赖美国市场的背景下,民进党当局就算建立再多投资贸易中心,也无法躲过特朗普的关税制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