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一反常态反驳了自己的老朋友纪登奎,毛主席执意要开除北京市委原书记的党籍,即使纪登奎如何挽留都没有改变毛主席的决定,只是告诉纪登奎一句话:

“登奎同志,你少两根白头发。”



英才卓异

1907年,社会动荡,在山西的永济县一位家境还算富裕的人家喜得一男孩,家中给他起名为李雪峰。

李雪峰是家中的长子,自然得到了家中所有长辈的关爱,自然,在学习上也是背负了家中所有人的期望。

李雪峰5岁就已经开始上私塾,因为家庭环境不错,这也是给李雪峰开了一个好头,从此之后,李雪峰都是旁人眼中的大文化人,更是在14岁的时候就当了小学的教员,不过在18岁他又考入了山西省的国民师范学校。



在学习中,他因为成绩优异,于是被保送到了山西大学的教育学院,也是在这里他开始真正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

1933年10月,李雪峰在经过学习后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后,组织很是重视李雪峰的能力,次年春天李雪峰就是已经成为中共山西临时工委的党委成员之一。

1936年1月,李雪峰已经担任了北平市市委书记,随后便开始组织抗日救亡行动,曾经救出了两百多名爱国学生,以及六十一位中国共产党员。

入党后李雪峰参与了反“扫荡”斗争,跟随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参与了淮海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刘雪峰担任了第一届中共河南省委,并兼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接连担任了中共中央工业交通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职位,他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

其实从李雪峰一生来看,他不仅仅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是亲自下战场,有着多年的实战经验,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所以当时,李雪峰的上级以及下级都极为器重他,更是极为认可他的工作成就,毕竟想要找到历经这么多磨难,依旧坚定为党的人才很难。

李雪峰在河南就职的时候,有一同志名为纪登奎,两人共事良久,是上下级关系,纪登奎时常夸赞他的为人。

但是没有想到,毛主席却在1973年的时候想要开除李雪峰的党籍,纪登奎不想埋没这样的人才,于是找到了毛主席。

其实纪登奎与毛主席关系深厚,毛主席很是信任纪登奎,不过这次即使纪登奎极力阻止,都没有改变毛主席的决定。



毛主席的决定

毛主席面对纪登奎的极力反对,并没有对他严厉批评,而是意味深长地提醒纪登奎,说了一句:“登奎同志,你少两根白头发。”

当时的纪登奎心情急切,所以在面对毛主席的指点,一时间还没有了头绪,没有理解毛主席是什么意思。

等到纪登奎回家后,他在饭桌上思索毛主席的意思的时候,家人的提醒让他恍然大悟,明白,原来,毛主席是想说纪登奎阅历太少。

纪登奎在想到这里的时候,才拍了拍头,毛主席的意思他明白了,毛主席已经决定解除李雪峰的党籍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自己的冲动显得过于幼稚。

有问题一定要处理,尤其是这样的高级干部,作为政治局的成员,更要高要求,所以毛主席并未改变自己的主意,纪登奎这才没有了反对的意见。



而在后面一段时间纪登奎都在反思自己的错误,最后写下了很多的材料来检讨了自己在这段时间以来的一些错误一过失。

纪登奎明白自己在中央身处重要位置,自己的觉悟以及决定都十分重要,最后他选择主动离开中央。

中央领导认为纪登奎本身的能力值得肯定,只不过因为纪登奎再三请求,认为自己犯了错误不适合在党中央工作,最后组织决定同意了纪登奎的请求。

在离开组织后,纪登奎也是一直在反思自己,直到一段时间过后,邓小平找到了纪登奎,因为纪登奎的能力有目共睹,邓小平也是希望他能够发挥余热。



于是邀请纪登奎再次回到党组织中工作,纪登奎在得知后心怀感念,因为党中央对自己的信任依旧存在,他受宠若惊。

既然自己对国家对人民还有作用,于是纪登奎便选择接受,当时的中国正是发展得好阶段,所以纪登奎参加到了发展旅游的工作当中,在中国的旅游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其中发生一个插曲,纪登奎在重返工作岗位后,在一次岗位调动当中原本有着两个选择,一个是河南一个是调研工作,不过纪登奎在思考后认为自己更适合前往调研工作,毕竟之前的事情,也许已经成为过去,没有必要触景伤情。

最后纪登奎在调研的工作岗位上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参考信息:杰出校友 | 李雪峰:半世戎马 一生忠贞——学工部 2022-07-31
毛泽东眼里的纪登奎——1999-10-16 来源:生活时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