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非美军动武,美国第一个进攻的国家出现:特朗普选择了穷兵黩武

特朗普“二进宫”后的第一枪,居然打向了索马里!这本身就足够出人意料。要知道,美国国内的矛盾正如火山般喷涌,墨西哥毒贩嚣张、经济压力山大、美股暴跌……可特朗普却把火力投向了距离美国本土12845公里的非洲国家索马里。看似荒唐,背后却暗藏玄机。

一场精心包装的“斩首行动”

根据美国非洲司令部的声明,当地时间2月1日,美国驻非洲的美军在索马里展开了一场精准空袭,目标是“伊斯兰国”的核心武装分子。这场行动由特朗普亲自下令,杜鲁门号航母派出的F-18战机直接出动,发射了空对地导弹,摧毁了这些武装分子藏身的洞穴。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强调,这是一场没有伤及平民的“完美斩首行动”,还顺便补上一句:“我做到了,而拜登没做到!”

但问题是,索马里真有如此大的威胁吗?

美国军方并没有透露具体的伤亡人数和目标细节,只是笼统地说“击毙了多名武装分子”。而索马里武装分子对美国本土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有趣的是,特朗普这次空袭的理由是,“这些人威胁了美国以及美国的盟友”。这话听上去有点绕,因为索马里武装分子能威胁到的“盟友”,大概率就是特朗普即将扶持的“索马里兰”。看明白了吧,这次行动并非“斩首”,而是为接下来的地缘政治布局铺路。

索马里:美国转移矛盾的“出气孔”

美国的传统操作是什么?“内部搞不定,就对外开火。”这招已经被历届总统用烂了。疫情、经济衰退、债务危机、社会分裂……这些都让特朗普“二进宫”后的日子不好过。对于一个商人出身的总统来说,最好的“转移法”就是打一场成本低、风险小的战斗,而索马里无疑是最佳选择。

为什么是索马里?因为它“够弱”。
索马里的“拖鞋军”连基本的防空能力都没有,美军的F-18战机几乎是“高射炮打蚊子”。相比之下,墨西哥毒贩手里的火力甚至能威胁到边境美军。而对于索马里,美军完全不用担心反扑,也不用承担任何政治代价。这种“零风险”的目标,简直是特朗普的理想选项。

但别小看索马里的战略价值。这个国家虽然贫穷,但其西北部的“索马里兰”地区却是美国眼中未来的“棋子”。一旦美国支持“索马里兰”独立,就能在红海航道上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北接吉布提(中国唯一的海外军事基地所在地)、东临也门的胡塞武装,这片区域的地缘意义不言而喻。

“杀鸡儆猴”背后的扩张野心

特朗普选择索马里开战,还有另一层含义——震慑其他国家。从墨西哥到加拿大,再到丹麦(格陵兰岛),特朗普的外交策略从来都是“张牙舞爪”。这次轰炸索马里,表面上是打击“伊斯兰国”,实际上是向加拿大、墨西哥、北约、日本等一众盟友发出信号:“不听话,就可能挨揍。”

这种操作风格,很像特朗普谈生意的套路——先开个天价,再慢慢压价。如果对方拒绝谈判,那就“亮肌肉”。只不过,这次特朗普选择了索马里这个“软柿子”,演了一场“杀鸡儆猴”的戏码。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行为还透露出一种赤裸裸的扩张思维。他的目标已经不只是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而是直接走上了“重新划分地盘”的道路。无论是支持“索马里兰”独立,还是对其他国家的威胁,这些动作都表明:特朗普的美国,正在用更激进的方式追求新一轮扩张。

索马里:美国的“伤心地”再成焦点

提到索马里,不少人都会想起那段灰暗的历史——“黑鹰坠落”事件。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执行任务时,两架“黑鹰”直升机被民兵用RPG击落,随后愤怒的索马里人拖着美军士兵的尸体游街。这一事件不仅让美军蒙羞,也让索马里成为美国军事史上的“伤心地”。

而这次行动,似乎又让索马里重回焦点。不过,与当年的索马里不同,如今的索马里政府军在土耳其和肯尼亚等国的支持下,已经逐渐摆脱了“拖鞋军”的形象,装备上了更现代化的武器,甚至能够对国内的武装组织形成压制性打击。

但问题在于,索马里的治安改善,跟美国没关系。美军这次行动的意义,更像是一次“政治秀”,为特朗普的外交策略服务,而非真正帮助索马里解决问题。

特朗普选择穷兵黩武的背后

特朗普这次轰炸索马里,表面上是打击武装分子,实际上是为他的政治目标服务。无论是转移国内矛盾,还是震慑盟友、推动地缘扩张,这场空袭都透露出特朗普执政风格的鲜明特点:高调、激进、精于算计。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越是攻打弱小国家、扶持分裂势力,就越说明这个超级大国正面临困境。正如那些吐槽的美国网友所说:“连自己都管不好,还跑去打索马里?”或许,特朗普的这一枪,更多的是为了掩饰美国内部的种种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