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2025年“春风行动”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烟台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从节后复工第一天开始,烟台广泛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2月底前,全市将分行业、分领域、高频次举办系列专场招聘活动86场次,72家重点企业现场抛岗揽才,提供近10万个岗位。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仿佛新春就业市场的强劲脉动。
毕业生想得到怎样的offer?企业想招怎样的新人?新春密集的招聘活动中,透露出哪些就业市场的变化和信息?
毕业生:待遇不再是唯一考量
2025年的“00后”毕业生们对工作有着怎样的期待?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记者发现,他们中有坚持专业匹配度高的学术派,也有期待跨专业寻求岗位的“体验派”,但除了薪资待遇,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培训体系、是否给新人长期的职业发展空间,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时关注的要素。
招聘会上,自动化工程师、机械研发工程师等相关岗位备受关注,毕业生对这些岗位的需求旺盛。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王润鹏正拿着简历和招聘单位沟通,了解企业发展、薪酬待遇、工作内容、成长空间等问题。“我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所以想找个对口岗位。选择上薪资待遇和行业水平差不多就可以,主要想找个企业规模相对较大、有上升空间的工作。”王润鹏不一会就投出了多份简历。
与他不同的是“体验派”的邢美惠,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之前尝试过本专业对口岗位,但结果并不理想,因此她这次放宽路子,对一些新领域、新行当也积极交流、投简历。“只要企业肯要,我就愿意尝试,多一种选择就多一个机会嘛!”邢美惠笑着说,比起薪资待遇好但不感兴趣的行业,她更愿意投入一个自己有热情的工作。
企业:更青睐有实习经历的人才
“参加过哪些专业性质的比赛?”“有实习经验吗?”“有没有跟导师做过项目”……在一家智能装备企业摊位前,企业招聘人员于女士正被求职者层层围着。她一边看简历、问问题,一边在简历上飞快地用笔做标记。但她的第一个问题不问学校、不问学校成绩,先问行业经验。
在有着15年招聘经验的于女士眼中,理工类应届毕业生的实习经历,不仅仅关乎企业在培养新人时要付出的各种成本,更是一种对人才素质的考量。“一个有实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可能在行业认同感、就业积极性、职业规划上都有优势。”于女士说,相比专业排名靠前高校的毕业生,企业更青睐有项目、有经验、有奖项的学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仔细观察高校毕业生手中的简历不难发现,成绩、专业知识水平等都被放在简历的核心位置,而企业则更注重高校毕业生“冰山以下部分”,也就是看不见的软技能。
“学习成绩固然是找到理想工作的一块‘敲门砖’,但是在我们这样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更看重技术岗位上求职者的持续钻研的能力。”烟台业林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企业人资专员张女士说。
专家:就业迷茫可寻求职业指导
招聘会现场,韦一职业指导工作室内格外热闹。职业指导专家坐镇,针对求职者职业方向不明确、不知如何做简历、如何在面试时抓住企业需求等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山东省职业技能专家库专家、鲁东大学副教授李文锋介绍,根据她对招聘会和应届毕业生的观察发现,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突出表现是就业积极性正在提高。很多人有了目标,但由于方法不对、能力储备不够,导致求职成功率不高。
“目前,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实习经验的重视日益提高,但很多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的实习经验是空白的,临时补充是来不及的。因此提醒在校学生,一定要眼光放长远,将职业规划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为毕业就业铺好路、做好准备。”李文锋说。
针对有目标没岗位的毕业生,李文锋建议扩大就业地区的选择,或通过产业链找工作。对于在考公、考研、就业之间摇摆不定的毕业生,她建议,可以尝试通过职业指导,来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提高技能,从而成功就业。
“从今天起到2月14日每个工作日的上午、以后每周三上午,工作室都会对外开放,地址是烟台市人力资源市场一楼大厅,欢迎大家前来咨询。”工作室负责人王韦懿介绍道。
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