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青岛市市南区举办深化“三基”工程共建“幸福家园” 促高质量发展动员会议。自2023年以来,市南区连续三年的“新春第一会”都是聚焦实施“三基”工程,推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一揽子举措。步入第三个年头,全区上下一锤接着一锤敲绵绵用力,大抓基层的实干导向愈发鲜明。会上,正式发布了市南区《关于深化“三基”工程 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实施意见》。


强基层基础,为基层治理“强筋壮骨”

市南区从组织体系、队伍力量、阵地服务三方面发力,为基层治理“强筋壮骨”。

组织体系再升级。延续“以分促统、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定期组织三类社区同台竞比、互学互鉴,动态调整社区分类情况。在住宅小区培育“红色根系”,推动小区(楼院)党组织应建尽建。在楼宇商圈搭建“党建朋友圈”,以“一轴四联”惠企强企,让新就业群体在楼宇“暖心驿站”找到“家”。

队伍力量再壮大。年内推动20个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建立社区后备人才库,实行“双导师”帮带。选派年轻干部脱产到社区一线,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大起底、大调研”行动,实施“知新朋友”计划,解决生活中的急难愁盼。

阵地服务再提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商务楼宇更新改造等,打造党群服务阵地,实施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年内推动各街道50%以上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迭代升级。在海天中心、涉外法务区、中山路商圈等打造“旗舰型”服务阵地,楼宇“暖心驿站”全覆盖,为新业态群体提供贴心服务。

到基层领干,来居民身边“望闻问切”

基层治理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市南区积极推动各级干部到一线实干,做到来居民身边“望闻问切”,精准解决问题。

区级领导领办攻坚。区级领导聚焦包联社区“红色物业”攻坚、开放楼院物管覆盖、新兴领域党建方面的薄弱环节,年初至少确定2个领办攻坚项目,每月解决至少1件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机关部门结对共建。实施“年初立项、年中调度、年底评价”闭环机制,结合“四线一岗练能力、五做五抓看干部”行动,选派职级干部到重点小区(楼院)、楼宇(园区)领干,选派素质全面的机关干部到街道任职或挂职,持续推动年轻干部“四下基层”,以“五做五抓”要求全方位、多角度考察识别干部。

街道干部直通包联。街道处级干部全覆盖包联小区、楼宇,指导业委会规范履职,年内实现无物业小区“清零”;常态化访企问需,推动50个以上重点楼宇(园区)、商圈落实“一轴四联”工作机制,培育10座以上产业特色楼宇。

为基层赋能,出良策实招“减负增效”

基层治理要想取得长效成果,离不开有力的保障措施。市南区通过为基层“减负增效”,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确保基层基础打得更牢,底盘托得更稳。

减负松绑。新增用好“社区一张表”平台,在试点基础上有序铺开,严控“指尖形式主义”。诉求快办。用好“12345·暖南诉办”,推广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推广物业问题“码上办”,逾期问题直推责任单位办理。资源下沉。统筹相关区直部门、志愿服务队伍等多方力量,链接医疗、托幼、文化等资源直达小区楼院;动员社会组织、区属国企充分发挥力量,为基层治理提供各类支持。强化激励。延伸“小区业委会—社区居委会—事业编制”成长链条,让基层队伍“有盼头有干劲”。制定新就业群体参与行业治理、基层治理事项清单,探索积分管理等模式,激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

这份文件,既是2025年市南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施工图”,更是写给居民的“幸福承诺书”。从楼院到商圈,从干部到群众,市南区正用“党建一根针”穿起“治理千条线”,上下贯通、同向发力,打造全域“幸福家园”时代样板。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王一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