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书院,小朋友们都在讨论《哪吒2》,讨论的一个点就在于,申公豹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大部分小朋友都说,申公豹是好的。那个无量天尊是大坏蛋。

申公豹是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及现代影视改编中极具复杂性的角色,其形象在不同作品中呈现多面性,你看,这就是我们成人的视角,不直接。

传统文学中的申公豹:执念深重的反面角色

申公豹是阐教元始天尊的弟子,与姜子牙同门,但自诩修行数千年,法力高强,擅长蛊惑人心和搬弄是非。是豹子精修炼成仙后拜入阐教,这种非人身份导致他在昆仑山受排斥,最后却能在截教中如鱼得水。

他讲 “在元始天尊所有弟子中,我可是最勤勉的,百年来我刻苦修炼,不曾有一丝懈怠,从未得到师尊重用,师尊曾言我妖气未褪,心性不足。”

他性格狂妄自大、心胸狭窄,因嫉妒姜子牙受命执掌封神榜,多次逆天而行,游说三十六路人马对抗西岐,甚至设计谋害姜子牙。其经典台词“道友请留步”成为蛊惑他人的标志。最终因违背誓言被元始天尊惩罚,以肉身塞北海眼。

尽管作恶多端,申公豹的执念源于对命运不公的反抗。他自认修为远超姜子牙,却因出身或元始天尊的偏袒而不得重用,逐渐堕入魔道。其封神结局(“东海分水将军”)并非对恶行的肯定,而是天道因果的体现。

现代影视改编中的重塑:复杂人性的镜像

种族与身份困境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中,申公豹被赋予妖族身份,因种族歧视遭受不公,与哪吒形成镜像——两人皆背负偏见,但申公豹选择隐忍与谋略,甚至与龙族合谋偷换灵珠,展现对命运的抗争。

他在电影里讲:“我出身妖族,梦想成仙,山外的神仙都讲天道酬勤,妖若刻苦修炼,亦能登仙册,列金銮,可没有人会告诉你,玉虚宫三千石阶的尽头是铁墙,铁墙上写着出身二字。”

电影中,他并非纯粹反派:关心百姓、保留对家人的爱(如将捕获的妖丹留给弟弟),同时承受家庭压力(父亲申正道的“正道”期望)。修行要靠自己,自强自立。他讲“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这种设定使其行为更具人性深度,引发观众对“恶的根源”的反思。

部分改编突出其冷静与智慧,如在《哪吒2》中通过弟弟的伤口推理真相,保护李靖夫妇,展现责任感与谋略。这种形象与传统反派形成反差,凸显角色复杂性。

原著中,他是执念成魔的典型反派,象征嫉妒与逆天而行的代价;现代改编中,他被赋予种族、家庭等现实隐喻,成为社会偏见与个人挣扎的缩影;哲学层面,其故事探讨了善恶的模糊性、命运与选择的关系,以及权力欲望对人性的异化。

因此,申公豹既是传统文学中“搬弄是非”的符号化反派,也是现代语境下引发共情的悲剧角色,其多面性使其成为中国神话中极具讨论价值的人物。

他自己讲: “我单枪匹马的的走到现在,任何人都不是我的靠山,苦我吃了,委屈我咽了,伤痕累累走到现在流言蜚语又能奈我何,再穷我也没骗过朋友,再苦我也没坑过身边人,再难我也没算计过谁,这个世界人有万算,但却不如老天一算做人要坦坦荡荡,做事要问心无愧。”

最后,他的这句 “为了成为元始天尊的弟子,我给无量仙翁干了几百年的脏活,我知道当无量仙翁的黑手套,是一件很脏的事情,但是上面指名道姓的让你去办,你要是不听话,那人家就可以立刻换一个听话的人,来取代你的位置,等到需要罪责的时候承担还需要我来。”

这便是一个立体的申公豹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