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人民网记者 毛思远


团北村祠堂前,一条由数十条板凳连接而成的“陈蔡灯”蓄势待发。人民网记者 毛思远摄

正月十一,夜幕降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万埠镇团北村,一场别开生面的“陈蔡灯”表演正在火热上演。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呐喊声响起,团北村祠堂前,一条由数十条板凳连接而成的“陈蔡灯”正随着鼓点舞动起来。锣鼓声、唢呐声、爆竹声,与人山人海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夜空。


寒冷的天气挡不住大家看灯的热情。人民网记者 毛思远摄

“‘陈蔡灯’于明代景泰年间始创,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 胡勇金是村里舞灯的“老把式”,他告诉记者,“陈蔡灯”与板凳龙相似,也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村民们用木棍将板凳连接起来,再配上彩灯和装饰,一条栩栩如生的“长灯”就诞生了。

按照习俗,“陈蔡灯”表演一共有四条龙灯,“龙头”由团北村的后岸、义庄、新基等自然村各户轮流负责,各家各户还会自发出资置办一条板灯。正月十一晚上六点,村民们端着各自家的板灯,跟着“龙头”,排成长灯,走家串户,贺岁纳福。


胡涛用蜡烛将灯点燃。人民网记者 毛思远摄

在舞灯的队伍中,一位举着“龙头”的“90后”格外引人注目。他叫胡涛,是从重庆回乡过年的团北村青年。今年,他主动接过父辈的“衣钵”,成为“陈蔡灯”表演的临时参与者。

“小时候看长辈们舞灯,觉得特别热闹,现在轮到自己参与,才真正感受到这份责任和意义。”才走了几里路,胡涛已是满头大汗。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表演,更是一次与家乡、与父辈的情感连接。

“每年春节的表演,也成了我们这些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回乡团聚的重要方式。”一旁舞灯的小伙子搭话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陈蔡灯”表演中。他们不仅学习舞灯技巧,还通过社交媒体记录和传播,让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陈蔡灯”表演中。人民网记者 毛思远摄

随着节奏的变化,如“长龙”一般的“陈蔡灯”在村民的舞动下,上下起伏,精彩的表演引得围观群众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录像,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

“太震撼了!没想到村里还有这么精彩的民俗表演。” 专程从南昌市赶来看表演的王女士激动地说,要把拍下的视频分享给朋友们,让更多人了解安义的传统文化。

如今,“陈蔡灯”不仅是团北村的文化符号,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随着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每一盏灯都凝聚着村民的热情,寄托着他们对新年的期盼。人民网记者 毛思远摄

夜色渐深,但村民们舞灯的热情丝毫未减。 锣鼓声中,一条条“长灯”在夜色下穿梭,把新年的“福运”带到千家万户。

灯火映照下,团北村的未来正如这舞动的“陈蔡灯”一般,熠熠生辉,充满希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