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八日,在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街道青鱼滩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村民表演秧歌。新华社发(杨志礼/摄)



一月十八日,一名摊主在山东青岛泊里大集上推销传统年画。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黄威

  乡野烟火处,年味渐浓时。每年春节来临,纷繁多彩、热闹非凡的年俗活动,总是在大江南北的广袤田野间最先登场,仿佛在提醒着所有人,“年味儿”不仅仅是喜庆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山水环绕间,除旧布新、迎春接福、拜神祭祖等老传统依旧隆重,“村晚”“村超”、年货美食大集、非遗技艺展示互动、文旅美景推介等新年俗也越发火热。虽地理迥异,风情有别,但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潮下,各地不断以多种方式丰富乡村文娱形态,绽放乡村春节火热魅力。

  “限定版”活动把春节氛围拉满

  “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2025年新春佳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从中原的社火到闽台的闹春田,从东北的秧歌到西南的傩戏,从湖北的龙船调到广西的炮龙节……全国各地上演的“限定版”年俗活动,将过年的仪式感和氛围感不断拉满。

  正月初一清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地坛公园,游客们早早地在观众席就位等候。随着朱红色的大门在金色阳光中缓缓开启,地坛庙会携年味大餐、年礼大集、年俗大赏、年运大开、年玩大家、年景大片六大板块内容亮相。

  “太精彩了!我感受到了中国春节的热烈氛围。”一名外籍游客在看完演出后兴奋地说。

  而在距离北京1400公里外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连日来,各乡镇的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社火队员正在进行太平鼓、高叶、舞狮、舞龙、踩高跷等传统民俗文化社火的最后排练。几天后的元宵节,渭源县2025年元宵节社火展演将正式举行。届时,来自全县各乡镇的社火队将同台表演,欢腾热闹地表达新春祝福。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在假期能够参加这个表演队,我非常荣幸。‘高叶’以独特的造型展示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我将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争取在全县社火展演中取得好成绩。”渭源县莲峰镇回乡大学生王波胜说。

  锣鼓响,欢歌唱,小小村落年味十足。大年初五的傍晚,夜幕渐起时,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桂峰村文化广场,一年一度的“蛇龙灯”迎灯活动正热闹非凡。作为当地特有的民俗活动,桂峰村的“迎龙灯”活动已有上百年历史。

  每年春节,村民们便会将提前制作好的一板板“龙灯”首尾相连,在“龙头”的带领下,沿着古村落“游龙”绕行,保佑来年民康物阜。舞龙灯队伍时而腾空跃进,时而俯冲直下,龙首摇动,龙尾相随,用一场最热闹的民俗活动将新春的喜庆氛围呈现出来。

  “村跑”“村BA”赛出新年新气象

  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吃吃喝喝,运动健身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比如,在乡村小路上来一场“村跑”。

  2月1日,一场热闹纷呈的“村跑”活动在四川省宜宾市李端镇新和村拉开序幕。上午8点,随着发令枪响起,200余名选手冲出起跑线,奔跑在乡村田野间,用脚步丈量土地,感受汗水挥洒带来的畅快与自我超越的成就感。

  “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都返回家乡,村‘两委’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全体村民汇报新和村2024年的工作进展和村里面的变化,以及2025年的发展思路。”新和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村跑”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乡村文化的机会,今后我们也将继续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全民健身大拜年,健健康康迎新春。大年初一清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铿锵有力的苗鼓声响彻群山。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从十里八乡涌向台盘村篮球场,为球员们加油助威。

  “抢篮板!”“防守!”“投了!投了!”“球进啦!”赛场上,球员们默契配合,激情飞扬,以高昂的士气、娴熟的技术、默契的配合展现出了篮球运动的无限魅力。赛场外,苗族阿妹们头戴银饰,身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颈上的银饰随着身体的摆动叮当作响。她们手里拿着自家的不锈钢盆,用力敲击着,加油声、欢笑声响成一片,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充分彰显出乡村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往年春节走亲戚,如今全村追‘村BA’!”观众席里,一名老人笑着说。

  “我们还准备了民族歌舞表演、非遗年货集市和多样的节庆活动,欢迎更多球迷朋友一起来玩。”中场休息时,台盘村村委会主任、村篮球协会会长岑江龙手持话筒大声吆喝着。

  县域游乡村游成为新热点

  春节假期,约上亲朋好友一起到乡村住民宿、吃农家菜、逛乡村大集,一边围炉煮茶一边唠唠家常,感受颇具松弛感的年味,正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

  来自浙江杭州的“90后”张女士是乡村游的忠实爱好者,平时节假日她几乎玩遍了浙江各地的近郊、乡村。今年春节,张女士和几家亲戚在杭州市临安区相见村包了一栋民宿,度过了一个惬意十足的假期。

  “现在孩子还小,不适合长途旅行,趁着假期在宁静的乡村里‘躺平’几天,最后元气满满地返城,开启新一年的工作。”张女士说。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监测显示,这个春节假期,全国各地之间游客流动活跃,县域中心城镇和乡村成为新热点。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丰富的自然、乡村、民俗等资源,在旅游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春节前夕,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五指峰乡齐云谷民宿负责人刘福宾就已忙碌起来。一大早,伴着此起彼伏的鸟鸣声,他来回穿梭在小院间。屋檐下挂起一排红灯笼,门窗贴上春联、福字和窗花,红色飘带装点四周栅栏……不一会儿,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民宿一下子显得年味十足。

  “我的两处民宿共36个房间,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全都预约客满。”刘福宾说,他的民宿开业已经有4年了,今年生意非常不错,早在春节前半个月就订出去了。

  随着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消费环境改善,乡村消费活力涌现。在山东济南,大大小小的农村市集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宝藏打卡地”。济南市莱芜区寨里大集历史悠久,春节期间,绵延几公里的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集市上的产品不再局限于日用百货、蔬菜瓜果、蛋奶茶糖,还有花鸟书画、戏曲演出等‘文化大餐’,云端推介、电商直播等新销售形式也屡见不鲜。”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镇长郑超说,人流和商品汇聚,带来浓厚的市井烟火气。

  “大集承载着乡愁。小时候牵着父母衣襟赶集时的好奇与期待,是我内心最温暖的乡村回忆。”市民彭女士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