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前不久,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中心苏赫巴托广场发生示威游行。据媒体报道,组织方宣布示威活动将持续至1月22日。中国驻蒙古使馆提醒在蒙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形势,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前往示威游行区域,确保自身安全。如遇危险或突发情况,请及时报警并与中国驻蒙古使馆联系。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蒙古国第一次出现游行示威活动了,早在3年前,乌兰巴托就爆发过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那些参与游行的民众高喊政府下台的口号,集体在政府大楼门前静坐抗议。而在游行期间,那些示威者还与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了激烈冲突,很快这场示威就变成了骚乱。但在示威者看来,正是因为蒙古国低迷的经济以及愈发严重的贪腐问题,他们才会展开示威抗议行动。



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资料图)

由于蒙古国自身作为一个内陆国,发展本就是十分受限,再加上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工业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原因,导致蒙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十分缓慢,这也是蒙古国在国际舞台上存在感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对于此次大规模的骚乱抗议,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很有可能与当前正处于建设之中的中蒙跨境铁路项目有关。因为中蒙跨境铁路的修建,虽然对于蒙古国的进出口贸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与此同时,也触动了部分蒙古国煤炭运输行业的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蒙古国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地理位置非常敏感。如果西方国家要想在中俄后方搞事,蒙古国就会成为首要目标。俄罗斯的文化战略中心还出了个报告,分析了蒙古国总统和总理的政治立场,他们一直奉行“第三邻国”的外交策略,试图减少对中俄两国的过度依赖,积极和美国发展关系。因为领土被中俄两国完全包围着的,蒙古经济多少会受到影响。这种“第三邻国”战略,虽然可以理解,但也容易被一些国家利用。



煤炭运输(资料图)

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也意识到了煤炭运输业既得利益者的问题,他在讲话里也提到了这一点。不过,如果政府不能妥善处理这场危机,示威游行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颜色革命”。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外交战略,原本是为了在中俄之间寻求平衡,但现在看来,这种战略也容易被其他国家利用。蒙古国政府现在不仅要应对眼前的这场政治危机,还得好好想想怎么调整外交布局,从长远角度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此前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从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输送能力为每年4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已启动,正在进行计算和可行性论证。诺瓦克谈到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新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实施情况。他说:“这一进程已启动……目前正在进行计算和可行性论证,进行谈判。”他补充说,新天然气管道的输送能力为每年450亿立方米。



苏赫巴托广场示威游行(资料图)

过去中俄之间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并未考虑过境哈萨克斯坦,而是选择了蒙古国,但蒙古国却跟美国眉来眼去,导致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迟迟没有进展。蒙古国的转向,导致俄罗斯大后方正在生变,蒙古对俄罗斯意义十分重要,关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安全稳定,但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却对美国开放领空、开展稀土合作等,还把美国列为所谓的“第三邻国”。这对中俄都带来了一定威胁,未来如果把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国,很有可能带来一系列“卡脖子”问题。

俄罗斯副总理透露,这条天然气管道将会向中国输送350亿立方米,剩余的100亿立方米则是输送到哈萨克斯坦。对于这一项目,哈萨克斯坦能源部也给出最直接的回应,表示其国内将全力支持该项目。要知道,近些年间,哈萨克斯坦国内正在全力发展工业建设,对能源需求已经达到顶峰。现如今,中俄合作的天然气管道选择从哈萨克斯坦经过,将会给哈萨克斯坦来带极大的能源便利,会全力支持完全不奇怪。而中俄天然气管道若是建成之后,将会让中俄两国贸易额再次增加。



第八届俄罗斯东部石油与天然气论坛现场。(资料图)

新路线绕开蒙古国,实际在中俄两国之间是缩短了输送里程,从而增加了天然气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减少了我国对于LNG天然气的外部依赖,提升了我国能源的多元化结构。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最直接的获益就是在能源出口和运输上的经济利益。而这一项目如果能够建设成功并通气,将是未来中俄哈能源合作的新起点,在相关展望中,2040年以前,我国对进口天然气的需求量依然维持在每年1800亿立方米,可以说前景巨大。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不久前开幕的“俄罗斯”国际展览暨论坛上播出纪念“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开始对华供气5周年的相关内容。5年来,通过该管道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量不断攀升。作为两国间首条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成为两国能源合作互惠互利的鲜明见证。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务实合作不断结出累累硕果,其中双方能源合作不断发挥“压舱石”作用,让中俄合作的巨轮行稳致远。



普京(资料图)

日前,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普京表示,俄中始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平等相待,双方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从不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俄罗斯《议会报》网站说,对于俄中关系而言,2024年可谓硕果累累。中国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认为,在当前国际格局和秩序经历深刻转变之时,中俄关系成为推进国际形势沿着稳定和建设性方向迈进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蒙古国彻底坐不住了。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近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彭博社记者提问,蒙古国政府表示,计划扩大与中方的铁路连接,这一协议将会在蒙古总理2月13日到15日访华时敲定。外交部能否证实此访以及介绍一下此访的安排?郭嘉昆表示,中蒙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在各层级保持密切交往,双方一直致力于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关于你提到的具体的高层交往的安排和合作事宜,如果有相关的消息,我们会及时发布,请你关注。”郭嘉昆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